这个工地,就没什么他看得上的队伍。
“张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嘛,你水平这么高,哪儿找不到活干?”
陈学兵恭维了一句就准备走。
“诶?诶!”张大江赶紧拉住他:“陈总,听说你把罗安那个工地接下来了?”
陈学兵不禁轻笑。
还在这装腔作势问我半天,这不是啥都知道嘛。
看了看手头三块钱一包的朝天门,陈学兵感觉张大江这个微型包工头经济条件也不咋样。
又想到张大江队伍虽然拉垮,但个人技术并不差。
于是也没一口断了他的念想,道:“张哥,我说实话,你这个工班杂工太多了,而且我这儿按时发工资,也不打算再外包了,我准备自己带工人,你要愿意,来给我当个班组长,我按1500一个月给你,旱涝保收,想包活儿的话就算了。”
一层外包就是一层利润。
没钱只能外包,让这些小包工头去压自己工人的工资,等结算。
但陈学兵现在已经有了底气能自己垫完前期等来进度款,也有能力管理,就没必要让别人赚这个钱。
而且前世就是这个分包模式,他早就想过改变,只是那时候没这个实力去长期养队伍,大家的运作模式也成了惯性。
重新开局,有条件的话,他想打造自己的专业队伍。
当然,养队伍不是养普工,否则他得成立一个规模十分庞大的人事部,管理上就是道天堑,脱离本地招工也不可能,而且对之后那些年流行的劳务分包模式十分不友好,很多甲方都有熟悉的劳务公司的,就算是总包也要给甲方解决关系户,不可能啥活都自己干。
所以他要养的,是技术员和技术工,到工班长这一级就足够了。
“老板,啥子意思噢?旱涝保收?”张大江有点惊讶,跟工人说旱涝保收的,他还是头一次见。
工人干活工资虽然不低,按天算的话甚至超过坐办公室的白领,但活儿得自己找啊!
出门半年,只有两三个月上班,甚至找不到活饿着回家也是常事。
所谓的包工头养工人,也大都是闲着的时候就自己找活干,工头有活儿了喊拢到一起而已。
工资发放,是按“点天”,干几天发几天,按月发工资的几乎没有。
陈学兵却再次突破了他惊讶的底线:“对头,试用三个月,只按月发工资,试用期完了签合同,签了你就是我公司的正式员工了,以后有月假,五险一金。”
歪哟!
合同!月假!五险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