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师注意到陈学兵的动作,跟了过来,小声蛐蛐道:
“怎么,陈总,没看上?那要不…我退你五千?”
陈学兵不禁笑了:“吴老师多心了,给你的钱哪有收回来的?也没有看不上,就是有点想抽他。”
吴老师也跟着笑了:“顶级的交易员在市场里待久了,性格都怪,有的闷,有的不会说话,不过这种市场里淘汰出来的野生交易员往往比那些名校硕博培养出来的交易员更有能力……你多见谅。”
陈学兵听着点点头,觉得“野生交易员”这个说法有意思,侧脸看了看他。
“吴老师以前也是从事金融的?你是在新快报任职还是…活动顾问?”
“哦,我工作就在新快报!以前在证券公司上过班,证券公司营业部取消,我也不想去上海总部等安置,正好新快报开了金融服务板块,我大学学的又是新闻专业,就来了这边了。”
吴老师这段时间跟陈学兵接触熟了,感觉这位年轻的陈总性格爽直,说话也没了太多忌讳。
陈学兵听到他的经历,也来了点兴趣,打量起他来。
“吴老师,这么多天了,还不知道你全名呢。”
“哦,吴自胜!”
吴自胜立马从衬衣兜掏出一张名片给陈学兵。
职务是「金融栏目组编委」。
报社的编辑委员会和机关单位管人事的编制委员会是两码事,报社编委大多时候就是个虚职,说白了就是编辑,要是个主编,副主编之类的官,就会印上具体职位了。
“吴老师以前在证券单位上班,考过证吧?”
“那是当然。”吴自胜从这话里闻到了一丝别样的味道,有些主动道:
“证券从业资格证,投顾资格证,基金从业资格证,我都有,那时候就时兴考这些,可惜基金方面的知识很久没接触,得重新学了。”
「重新学」。
这三个字可以打重点。
求职意味可谓相当强了。
陈学兵也不装傻:“吴老师,我确实有创立私募基金的想法,也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不过…”
吴自胜没急着接话,陈学兵打量了他一眼,接着道:
“我看你也就四十左右吧?正是拼的时候啊,我们国家的基金元年是98年,第一版《基金法》去年才开始实施,这是个年轻的行业,有没有兴趣往更高的方向学习?对了,你英语怎么样?”
吴自胜这会听懂了,对方是嫌从业资格证不够,让他继续考证。
“英语…还行吧,我有几个外国朋友…”
“哪个学校毕业的?”陈学兵接着问道。
“哦,我是兰州大学86届毕业,陈总你的意思是…”吴自胜都被问得有点毛了。
陈学兵脸上有了笑容。
以前他不知道大学排名,现在可了解了不少。
兰州大学是老牌的重点大学,现在又是985加211的双一流大学,也算是王牌大学生了。
前两个公司的整体文化水平都被他那帮兄弟拉得有点低,所以这次他是打定主意要打造一个高学历公司,招人的时候他总得问问学历。
而且金融行业嘛,这方面多少带点攀比的。
吴自胜这人接触下来还算不错,不卑不亢,进了嘴的钱还愿意吐出来,懂英语,又有金融加报媒的行业经验,他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