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吴自胜并不清楚自己的意图,短线交易和长线操盘的人才,他都需要,如果能结合起来最好,如果没有这种面面俱到的奇才,那么他就各招一个。
不过徐进说的“培养交易员”,他挺感兴趣。
陈学兵站起来抬手,止住俩人话声。
“徐经理,如果你操盘,用公募模式炒股,资金一个亿,需要多少人的团队?”
公募模式,那就是信息完全披露的正经炒股了。
徐进愣了一下,随后道:“无论公募私募,我的团队最好状态都是六到八个人,一千万或是十个亿,我都能操控。”
陈学兵转头看向刘增铖:“你呢?”
刘增铖冷笑一声:“我的交易模式你看见了,一个屏幕能装得下几支股,我就能炒几支股!资金不限,大资金和小资金,各有各的打法!”
陈学兵心里有了判断,正常的老板这会都会优先选择徐进,刘增铖只懂交易,却不太懂庄家规则。
“刘增铖,我按说好的给你25万年薪,徐进,我也给你涨5万,35万,前提是要绝对听指挥。”
这下,两个人都有点不服不忿地想开口。
“他也配…”
陈学兵却背着手道:“我劝你们别急着贬低对方的价值,好好思考怎么表现自己的价值,这三个月我只发工资不签合同,三个月后工薪重定,我按你们的价值给钱,不接受的可以走。”
说罢,他冲着俩人一笑。
“万一你们都不值呢?”
一阵沉默。
陈学兵微微笑着走到电脑前坐下,打开了他们都没见过的洪永强账户,打开收益界面。
而后把电脑一转,对着他们。
明晃晃的红色,23%正收益。
“这是我近两个月的收益,要是做不到比我高,就别吹了。”
三人都皱眉凑近。
刘增铖立马打开交易记录,密密麻麻的红色收益记录,往下拉了半天都拉不完。
“唔…”
一阵惊叹。
23%不牛逼,运气好跟上一支暴涨的股,两个半涨停板就能拉到,但两个月分散投资,大量做t,还能挣23%可就牛逼了。
股市有句话:一年三倍者众,三年一倍者寡。
就是说,大量交易后还能挣钱的,才叫实力。
刘增铖还想仔细查看操作实盘。
陈学兵却勾起淡淡微笑,扒开刘增铖的手,不让他看自己的实盘买卖点位图。
他知道,自己这么操作还能挣钱,靠的是心中那张大盘图。
以自己的微操实力,买卖点位一定会被他们吐槽。
他关了电脑,淡淡笑道:
“我的核心理念是做长久复利,1.01的一千次方是两万一,每天只要赚到一个百分点,股市每年250个交易日,四年就能翻两万一千倍。”
三人怔怔。
“每天挣1%…哪个神仙做得到啊?”心高气傲的刘增铖也不住咋舌。
“每天也不一定只能挣1%嘛。”
陈学兵说着起身,看向三人。
“要是同意我的条件,我现在就让人买下午的机票,不同意,我也得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