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贫僧也略懂拳脚
中午吃饭,陈学兵找了个角落,边吃边打电话。
“除了迎合华强北的既得市场,咱们也要关注高端元器件的供应商,可以以公司的名义给他们发邮件,查看国外高端市场元器件的价目表,还有他们近半年到一年的交付能力。”
“对,咱们的第一台手机,一定是要对标高端的,所有供应商要有名有姓,让消费者看到钱在哪里了,从低端到高端这条路很难走,原始基因必须要把握好。”
“嗯,混用是原则,不能被卡了脖子。”
陈学兵说着,胡莉端着大铁盘子过来了。
他皱了下眉头,放下筷子,往后仰了仰,话声也小了一些。
“核心竞争力…我会给你的,你的工作就是把所有的配件市场给我打通,组装工人和流水线给我训练好,设备人才需要钱,我会让卢一文配合你,第一次生产,你只需要把拼装这件事做好,设计方面你不需要操心。”
“美元?”
陈学兵陷入了沉吟。
要买外国元器件,没有美元还真不行。
像三星、索尼、英特尔这类在国内有分部的大型外企还好,一些小型厂商,还真不好联系。
人民币,出了国家不好使。
很多科技公司跑到美国上市融资,也是为了手里有全球通用的us dollar。
换作十年前,全国外汇储备只有几百亿美金,别说民营工厂,就是国营大厂要申请大笔外汇进口设备都要上下十几个领导签字,以年为单位的等待。
这十年,香港这个国际金融口岸回来了,wto也进了,外汇储备也翻了十倍,他近期看过的一个报道,储备量是7000亿美金。
不过要找外汇管理局报进口单换汇,首先要有一个合规大厂,他得先解决手机厂的一系列资质问题。
环环相扣啊。
“先做事,解决你要解决的问题,拿出方案,提出你需要我来解决的问题。”
“就这样。”
挂了老齐的电话,陈学兵仍发了会呆。
人工生产流水线已经上马,搞了两款手机试水,两条70米的安装线,外加一个检验测试组,一天能出厂三十台顶天了。
这个产量其实算是理想了,试水期结束,工人招聘到位,场地里还能加两条线,可以同时组装四款手机,月产量至少可以达到1500台以上。
不过这只是组装线,而且现在月产1500台对他来说也并不多了,每台利润也就比其他工厂拿货多个小几百,每月四五十万毛利而已。
大多数时候还没法达到全产能,因为单款机器产量太高,卖不出去。
主要作用还是培养熟练工人。
至于元器件制造方面,除了注塑机能加工的壳具和支撑架,生产能力几乎为零。
精密电器的生产链条,真是越接触越恐怖,别说涉及电路的东西,仅仅一个盖板加工厂的投资就要大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技术积累还要从零做起,陈学兵一开始其实也没多乐观,想的是走半自主路线,小半也行,但现在了解下来,信念已经完全崩塌。
国产配件和进口配件的各项参数,完全是天差地别。
想在短期内做一台高端手机,必须大量依靠进口。
前世他还嘲笑过柳买办,把一个上层鼎力支持的国产之光联想干成了组装厂,现在亲自上手才发现,搞纯组装是真他妈香啊。
只要把品牌效应打出来,买买买,装装装,贴贴贴,卖卖卖。
做国产替代,研发前途未卜,做出了东西还比别人落后,市场压根不买账。
科学没有大跃进,现在没技术也没人才,这不是光靠钱就能解决的,只能先做品牌了。
发展路径上,他已经有了一些想法。
手机外型方面,先碰个瓷,把知名度搞出来。
陈学兵拿起筷子夹了两口饭,抬眼看了看面前的胡莉。
“你干嘛?”
胡莉一笑。
“哥,你是做外贸的啊?”
陈学兵深吸一口气,有点服了:“嗯,人口贸易,主做亚洲到非洲,再来烦我,出了校门就让人把你绑到非洲去。”
胡莉一脸无所谓:“那你还不如找我爸要赎金呢。”
陈学兵瞥了她一眼:“找我到底干嘛?有屁就放,让我帮你选班干免谈。”
“嘻——我现在已经找到比当班干更好玩的了,你到底干什么行业的?带我创业呗,我有钱。”
胡莉盯着他,一脸好奇样。
陈学兵停下筷子:“你有多少钱?”
胡莉很自信:“反正不少。”
陈学兵也很干脆:“没有三五百万就一边玩去。”
胡莉:……
“你把我绑了,找我爸要,应该能要到。”
陈学兵脸都挤一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