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条件的投资人他确实认识许多,但人家的钱不是这么好拿的。
要真好拿,他早就划拉到自己的基金里了。
陈学兵一笑。
没点东西,他怎么敢开这个口?
“条件当然有了,可以签保本协议,不收管理费,只是利润提成比例比行情低一点,60%。”
这个条件,让陆晓春啧啧一声。
保本协议
这些私募是真敢玩啊。
“陈总,这么大的项目,你也敢签保本协议?这可不是说签就签的!你得有保证金入账,至少百分之十.十五!”
保本协议他当然知道,通常是一撬十,但这是股权投资,还是实体投资,出问题不好撤出的,担保资金的比例肯定要提高一些。
“呵呵,没问题,我们是阳光私募,流程方面也不会有问题,资金可以让投资人信得过的第三方机构监管,陆总大可放心。”
陈学兵趁着现在监管宽松,对私募签保底没有限制,把这个空子用得得心应手。
他的爽快答应,再次让陆晓春叹了口气。
这就是公募都想奔私的原因啊。
决策灵活,甚至大胆。
公募对这个是提都不敢提的,许多大投资人不好谈,愿意去私募投钱,这也是根源之一。
他们公募对待这种事情是羡慕嫉妒恨,每当投资人问到的时候,他们的统一口径都是“这些小机构没人监管,即使签了协议也很难实现,真亏损了,没人负得起责”。
而去年刚刚出现的“阳光私募”概念,再一次打破了他们的口径。
监管透明,决策上比他们更灵活,且条件大胆。
给他们背书的人有了。
陆晓春面对的,就是这样一家阳光私募的老板。
他不禁有些嫉妒地笑了一声:“陈总敢开这么大的口,底气很足啊,最近行情不错.挣了多少?”
陈学兵呵呵一笑:“这个月利润,目前大概20%,过了元旦,我们的数据陆总十几块钱就能看到。”
公布的数据在那些财经证券网站就能得到,不过要钱订阅。
这也是公开和非公开的区别,所谓的私募神秘,就在那一点主观能动性,和小小的门槛费。
陆晓春吸了口凉气。
一个月,20%。
而且,这个月都还没完呢!
26号到30号,可还有整整一个交易周!
这个年轻人在他心中的分量在一次次交流中越来越高,甚至有点神秘了。
“陈总,咱们也是朋友了,有什么资源共享一下嘛,互通有无。”陆晓春的口气开始亲近起来。
“没什么资源,市场普涨10%,我们就是挑到了不少好股,比贝塔收益高一些而已另外,你上次提到的那个野路子,被我埋伏在华侨城的资金宰了一笔。”
陈学兵有意透露了一下,随后笑道:“我这个人,对朋友一向不错,对一些可能对我有敌意的人,也从来不会客气,两败俱伤也在所不惜。”
他如今的体量,已经有资格说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