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的控制电路,更没问题了。
像素级,这不就微米级工艺吗?现在芯片雕刻都纳米级了!
苹果一代使用1677万色屏幕都领先全球手机显示效果了,搞出无限色的microled,那还得了?
王东生终于开口了。
“红绿蓝三色二级管的攻克中,蓝光二极管最难,是中村修二带领的日本团队1993年解决的,还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需要用到一种低阻p型氮化镓,最理想的制作衬底是蓝宝石面板,但蓝宝石是不能做屏幕的,也就是说,要在蓝宝石上制作出led,然后转移到驱动电路上整齐排列,你想想有多少led?这里面需要用到一种巨量转移技术,最简单的就是精确拾取和释放,另外还试了很多种方法,都不经济,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才能造出一块,这个巨量转移必定是超高的成本,而且准确率不高,发光二极管这种东西,一旦精确度达不到,任何一个像素出了问题,都会乱发光,你可以想见,屏幕上有很多乱发光的像素会是什么效果。”
“额…”
陈学兵想象到了。
应该是炸裂前的感觉。
制作简单,拾取和精确排布就难了。
他当即就想问:有没有可能造出一种能用来造屏幕的衬底材料,直接在屏幕上蚀刻成型?
哦…对,那是一个诺贝尔奖的距离。
不,想想都知道,要发现,还要对应的性质,比诺贝尔奖难多了。
陈学兵心绪渐渐平静下来,有些好奇道:“这些材料的制作方法和过程你们都知道?你们这个行业没有知识壁垒的吗?”
刘晓东笑道:“lcd是60年代末提出的,led更早,二战之前,tft—lcd技术也有二十几年了,在这个过程中这些知识早就普及世界了,各个环节的原理我们都知道,难的是怎么造省钱,怎么能造得更好,各个厂家有各自的招数,都知道拳头打得死人,知名的拳法不也有千百种吗?”
陈学兵恍然。
工业上的壁垒,而非知识原理上的壁垒。
怪不得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这么快。
那尽早投入,对研发大概率是有帮助的。
他越想越有信心。
“oled既然你们能入手,我觉得还得做。”陈学兵摸着下巴沉吟道。
“为什么?”这次是刘晓东不明白了。
“因为lcd是硬屏,无法弯折,驱动电路需要占用极大的空间,屏幕下方需要留出很大的边框,而oled软,轻薄,是目前唯一能做全面屏的材料。”
没有oled,手机始终要停留在按键的时代,因为那一块下边框不做按键好像也没什么东西可做。
手机也没法变得更薄。
还不止如此,lcd屏幕不透光,屏下指纹识别也做不了。
但是这一说,刘晓东有点激动了:“全面屏?做全面屏干什么??”
陈学兵发现刘晓东一副要辩论的模样,有点不想跟他说话,有些事现在确实很难解释。
“这样吧,你们建厂也需要时间,研发oled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等到10月份以后再讨论。”
十一手机发布以后,他再拿着实物来跟他们battle,京东方肯定更容易接受。
但陈学兵都提到建厂了,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王东生反而觉得没谈妥。
“陈总,我承认条件不错,但是你们要参与管理的事情,我还是要回去跟董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