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简单说,超大型厂房建设能力,园区建造能力,房地产,日后还要配合奇点和展讯公司,向数位化科技展示的基建方向进发,比如数据化城市,我把它命名为: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能小区。」

「这里面需要的人才就多了,你要按照房地产公司的方向去扩张,肯定不行。」

「而且每个项目有它独特的建筑属性,而且有地域划分。所以以后我们的每个项目,要尽量通过收购地方的专项公司,成立当地项目部来完成,收购业务要走在项目签约前面。」

这样的模式才是大型建筑公司发展的方向,前世陈学兵一直想这样做,但没这个实力。

现在有钱了,他才敢这幺提出来。

于春尹也眼神一亮,立刻点头:「要这幺干,就轻松多了,我还一直在想这个公司怎幺往外走。」

陈学兵喝了口水,继续说道:「所以建设总公司的人才结构要向多样化调整。」

「建筑队伍方面,我们要培养一支由不同工种带班组长构成的攻坚组,这个队伍要随时能拉得出去,不仅能带队伍,还要能亲自上手,顶得起抢工期的任务,这个队伍要按行业标准高发20%-30%的固定工薪。」

「另外要有项目经理,还要有通信、网际网路、材料,特殊结构专家一类的人才,这些人才要懂得和建筑行业配合,不好找,但是我们有公司收购这个渠道,地方专项公司收购以后,等项目结束了,人才可以提纯,吸纳进集团,或者有技术能力的公司可以保留架构,等待进入其他项目。」

「股安建设,以后可能有上百个子公司,孙公司。」

于春尹咂咂嘴:「那要多少钱啊?有这幺多项目?」

陈学兵笑了:「一个BT类城市项目起码十几个工段,只要我们有钱搞总承包,有钱拿地搞自主建设,项目多的是,而且不用求人,现在钱的来源都已经搞定了,你还担心什幺?我们长征这块牌子要做信托,多的是投资人。」

于春尹脸上乐开了花:「你准备搞多少钱进来?」

「够你花。」陈学兵笃定地道,「业务管理上我去请高手,至少保证一个总经理和一个常务副总,技术上我们先跟重交大合作,明天我就去谈。」

于春尹凝眉:「明天周末,这幺急?」

「呵呵,我不是跟你说虚的,第一个项目我已经找到了,京东方六代线建设,总投资超150亿,建筑主体评估超过40亿,中建三局承担主体,但我们不是分包,是次总包,切割大约四分之一的工程内容来做,项目利润不低,至少是20%以上,而且有我在,不用担心结算问题,当地的工程公司我也找合肥领导商量了,有一家原来的市营国企,有一套人员架构,也没什幺负债,可以卖给我们。」

陈学兵深思熟虑,还要从自己最有掌控力的地方开始第一个大项目。

「中建三局在超大型厂房建设上有经验,我们边干边学,这个公司以后要留着扩张,市政府打算承包一些项目给我。」

「你作为董事长,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科技战略思想牢牢钉进每个管理层的心里,切不可让他们产生常规工程和房地产公司一样的钻营心态,我们要做的是新生代科技建筑集团,思想工作要跟党员文化建设一样来,有了资金,项目我们可以不求人,甚至要让政府来求我们,所以我不想在自己的公司闻到那种腐朽之气。」

「你要跟下面的人说,跟地方领导说,让他们知道我们的想法,要保证质量,把我们的牌子树立起来。」

而后,话锋一转:「但是地方关系.我们也不能太单纯,给你定个红线吧,大项目立项的事情,可以给领导争政绩,政绩工程,如果对城市形象有好处的,我们可以有选择的做,但坚决不能靠钱,如果有一些小鬼挡路.可以拿钱开道,项目请几个美女经理去处理关系也行,总之一句话,大钱不能送,咱们别被卷进什幺新闻里。」

于春尹听到美女俩字,小心地看了一眼于春燕房间那边,而后笑道:「你倒是实在,小伙,在外面没少玩吧?注意点。」

陈学兵眼睛一瞪,但想到程丹婷也有点心虚,摆摆手道:「重庆这边正在搞「八大投」,我去想办法搞两个大点的项目,把建设集团的人员架构也撑起来。」

于春尹惊了:「两边同时开工?我们现在还有两个项目没结算,搞这幺大?」

「大吗?」陈学兵轻笑,从包里拿出了两份资料,拍到他面前。

于春尹拿起来翻看。

《深圳建业有限公司》

持有项目:车公庙旧改项目,泰然工业区转型。

《宝安城建发展公司》

持有固戍码头地块,掌握滨海堤坝技术。

「这两家,我们半年内完成收购。」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