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这幺巧,近年的特高压技术路线之争,毕亚雄是直流派的代表人物,去年在能源论坛摆明车马地发言「交流特高压每公里造价是直流的1.7倍,经济性存疑」。
这本来不是一个技术问题。
直流电输电损耗比交流电低,安全性更好,调度也更灵活,但交流电成熟,设备国产化率高。
交流派主张的「晋东南-荆门1000kV交流」今年8月获批示范工程,直流派的「向家坝-上海±800kV直流」却暂时搁置。
就在上个月底,毕亚雄在三峡的职务也从「生产技术部主任」调整为了「输电顾问」。
这应该是一次负气出走,而且毕亚雄的意愿很强,上个周末才见过了一家做光伏的民营能源企业,这个周末又来见自己。
应该在对比条件。
「我问了一下,按照今年出台的《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规定》,按毕总的级别,年薪应该在20万以上吧?」陈学兵笑道。
这本来是个敏感的问题,但在这样的流程里,又是个不得不谈的核心问题。
他当然知道毕亚雄的收入,不过此刻故意提起今年出台的条款。
这个规定出台之前,一些国企是有天价薪酬和很多隐形福利的,甚至可以发放股票期权。
规定一出,有了红线,薪酬结构加了锁链,国企管理人基本年薪不得超过职工平均工资12倍,绩效年薪不得超过基本年薪的3倍,总薪酬基本锁死在80万以内了。
所以今年也是国企高管跳槽私企的转折年。
毕亚雄也是第一次跳槽,心里没这幺多弯弯绕,闻言苦笑道:「18万多吧,这个规定没出来之前,公司福利待遇加总起来要高一些,有二十几万。」
「嗯我知道毕总是有职业追求的人,我们股安建设也是从水利起步,规模还比较小,做的事情没有长江水电这幺大,但在未来规划上,具备不弱于它的意义。」
陈学兵邀请毕亚雄进了包房,给了他一份刚列印出来的热乎资料。
内容上跟昨天于春尹谈话的差不多,不同的是在发展资金上给了一些标注。
毕亚雄打开一看。
初是看到「数位化科技基建方向」,还有旗下奇点和展讯公司的技术发展,微微点头。
而后看到数十亿的项目资金,小心翼翼地瞧了陈学兵一眼,抿了抿嘴。
再看到上百亿的总资金规模,而且标注「2007」,眼神都有些震惊了。
他想再往后翻时,发现没了。
「陈总.你这具体规划,就做一年?」
陈学兵笑着点头:「两年太长,一年刚好,只争朝夕。」
「一年.要花上百亿投资?」
「对。」
「钱从哪来?」
「我说上百亿,就是上百亿。」陈学兵手指轻点桌面,「一年的光景而已,如果毕总来,很快会见到的。」
毕亚雄不住咋舌,想起埃摩森蒋总对他的介绍:中国投资界的领军人物。
他以为这个「军」是正规军,几亿十几亿不得了了,结果这是八十万禁军?
葛洲坝两期工程下来七十几亿,折算到如今.也才两三百亿吧,那可是长江综合性工程!
这位私企老总,一年要投上百亿?
他再翻了翻,说道:「我看项目不多,剩下的钱,准备投哪?」
「看明年具体招标的情况。」陈学兵干脆道:「明年之内要把队伍扩充起来,大的投资项目在后年和大后年。」
金融危机之后房地产迎来低谷和转机,投什幺他大概是想好了的,而如今全国各地地价忽高忽低,未形成统一走势,虽然都是赚,但赚多赚少有很大区别,而且地产项目是长周期,动辄两三年,具体投哪还待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