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集团化管理
俩人在雪茄室谈了半个小时。
出来时,吴光正眼神有些莫名。
「陈总,真的要用金融信息来威胁他?」
陈学兵提出的计划简直让他惊骇,要让深圳副市长在会上宣布大陆金融监督入港!
关键是,他居然能办到!
陈学兵轻笑起来:「吴总,只是针对大陆居民金融监管的一个试点,都是在CEPA框架下运行,既不需要修法,也不需要单独立法,仅需香港税务局不反对内地政策宣示就行了,香港什幺都不用干,这件事也不需要吴总出力,会有人接洽的,我们仅仅是在会上宣布罢了,这也是两岸网际网路互通的一部分嘛。」
领导让他倾力发展大陆网际网路入港,他自然也是要到了一些条件的。
条件,就是联合香港金管税务,搞一个针对内地居民的跨境资本预警系统,强制所有中资驻港银行(中银香港、工银亚洲等)实时报送单笔超5000万港元转帐,重点核查大陆至香港离岸端分红资金与境内税款差异,尤其是大陆刚刚兴起的离岸信托。
就是防止内地资金随意通过香港渠道向外大额转钱。
这本来就是国家法律规定了的,属于大陆外汇金融风险隔离的重要渠道,香港方面要无条件配合,只是以前没有相关的网际网路技术支持,没做这幺细,随着陈学兵的两岸网际网路系统建设,由深圳和陈学兵的技术团队先建试点,而后大陆金融监管系统逐渐接手罢了。
审查的也只是内地居民大额往来,居民往返两岸正常消费之类的小额转帐并不会触发审查,也不涉及外资审查,对香港的自由港地位不会有什幺影响。
关键是,这套大陆的审查机制,要接入香港的网际网路金融系统,并且有权对一些港资的周转信息进行调阅。
虽然不是直接审查港资,但有关联性审查嘛,大陆资金进了香港,肯定是转来转去的。
那.这套系统虽然无权拦截大多数转帐,但是查了什幺,就没人知道了。
不可阻断,但可洞见。
不追求实体入驻,而追求「数据在场」。
陈学兵惯用未来之力,知道大陆以后会一步步加强对香港的金融审查,那幺现在打破信息黑箱,就是创造一把「未来追溯过去」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样的数据不是陈学兵能随意调阅的,但数据通道是他的,有些人感受到了信息非对称,会心慌的。
这件事对大陆金融监管有绝对的好处,正好商务部工作是领导分管统筹,香港贸易发展和审查工作正在商务部管辖范围,领导一个建议,就把这项工作纳入商务部今年的工作计划里了,这次正好在深圳搞个试点。
「既然.陈总都能建立这样的通道,那这个东西不需要了吧?」
吴光正此刻紧紧捏着陈学兵给他的资料,对这份资料的态度已经与刚才截然不同。
网际网路座谈会已不可逆,深圳副市长出席宣布数据监管试点,他不好也不能阻拦,可陈学兵这幺做,不是把他往火坑里推吗?
他一手组织的会议,会上宣布如此不利于李家的信息,他不是公然站到了李家的对立面?
陈学兵轻咳了一声:「吴总,数据通道建立是需要时间的,比如咱们要联合建立的光缆,还有我的前海大数据中心,我们的试点计划起码需要两年的建设时间,所以我跟你要的数码港免租金条件也是两年,大陆网际网路企业到港筹备期间,要尽量降低费用。」
这试点里面需要的技术和硬体配置多了去了,哪是短期能建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