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佛道造诣,他们更是望尘莫及。
怎么跟他们论?
只要他们一出镇天阁,一到现场,就得先向对方敬一个后辈礼,然后大概率是沉迷于对方营造的佛道道场,不能自拔。
就在此时,一个年轻官员来到三位大师的中间位置,抬头笑了一笑:“三位大师好兴致,京城论佛,本官于佛道也有些研究,不如也论上一回!”
他的声音不大,但是,此话一出,覆盖全场。
全场之人猛地一惊。
一个身着四品官服的人,居然也来论佛?
怎么回事?
扶风和七公主面面相觑:“真论啊?”
另一边,镇天阁内……
镇天阁主雷震天眉头猛皱:“陛下圣旨刚刚下达,四品巡察使李承年欲下江南,直面江南八十一宗,此三宗中的落庵正是八十一宗之一,难道说,他对八十一宗的镇压,其中竟有论佛之途?”
陛下下的这道圣旨,已经传入了镇天阁。
因为镇天阁,是他点名需要的帮手,陛下也已经下旨,要求镇天阁全面配合。
三位高僧眼皮微开,但没有一人理他。
即便已经摆明了给皇室一点颜色,他们自然无需再对皇家客气。
哪怕陛下本人亲自到场,恐怕也无法终止这场佛事。
何况是他们极其厌恶的这位年轻官员?
是的,身为佛门高僧,极少厌恶世俗之人,但林小苏好巧不巧,丝丝缕缕长在他们最难以接受的那个点上。
他的所作所为,三位高僧能够忍住不亲手捏死他,已经算是佛法有成,心态平和了。
林小苏也不磨叽,盘腿而坐。
开口诵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短短六十余字一出,由轻而重……
似乎佛祖出行,从佛堂而出,步步而来,广阔天地间,慢慢出现了佛祖的身影。
每一字,都自带佛道玄机,每一字,都重若泰山,每一字,都带着大超脱,每一字,都凝聚着佛道千万年的智慧光辉……
三大高僧的诵经声依然在,声音也丝毫未减弱,林小苏的诵经声也依然轻柔,然而,众人观感中,却是完全不同的场景。
闭眼听来,三大高僧的诵经,构筑的佛道高塔,嘎吱作响,似乎突然之间遭受了佛道的碾压,而林小苏的诵经声,越来越响,到了这六十三字的最后一字,天地间再无杂音,只有这纯净到了极致,底蕴深厚到了极致的《心经》之音。
《心经》,佛门万经之首!
首次出现于这方天地,一刻入天道道盘之中,就有了它的位置。
这与他们修为无关,这纯粹是经文本身的分量。
场中数千信徒心头大震,感受着这经文中传来的佛道力量,纷纷转向林小苏的方向,随着他们的转向,三大高僧借佛道伟力营造的三座高塔,突然停止了生长。
而林小苏脚下,佛光层层,一座塔基无中生有。
“佛门争道!”七皇子眼睛睁得老大,完全不敢相信。
他的身边,青莺嘴儿半张,更加不敢相信。
镇天阁,几名老僧满脸通红:“阿弥陀佛,此经文之高深,凌驾古今,究是何经?”
“老衲从未有闻……究是何经?此经该是佛门宝典也!”另一老僧道。
不仅仅他们闻所未闻,场中三位高僧的感触更是深十倍百倍,他们突然觉得自己念的经文粗鄙不堪,论圆润,论高深,全都远不及这部《心经》。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怎么办?
“阿弥陀佛,全力以赴,决不可让我等脚下佛台崩塌!”妙语师太一缕声音传来。
三位佛门大能调动全身佛法造诣,宝相庄严,念诵各自经文。
然而,林小苏的《心经》一淌汪洋,步入更精深的境界……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轰!
三位高僧神识之中宛若经历一场风暴。
佛道洪流滚滚而下,三僧的经声再度充耳不闻。
三僧脸色大变,紧守灵台,抗拒这无孔不入的佛道碾压。
然而,这么一抗拒,更是动摇了他们的佛道本心,他们的识海隐隐有心魔入侵之乱像,三僧心头大震,不敢再拒,唯有接受这佛门心经的灌顶。
如此一灌,他们突然觉得,这经文每一字,似乎都带着神奇的力量,每一字,似乎是他们佛前参悟千年的答案,每一刻都有顿悟之可能。
“阿弥陀佛!”智定四字佛音传入其余二人耳中:“不可认同其理!”
这是论佛之时的大玄机。
高僧论佛,可以将满场信徒带入他们的佛道世界,开门之钥就是认同。
而今日,林小苏这个佛门门外汉,吟诵佛经,若是将他们这三位高僧带入,那成什么了?
三位高僧,某种意义上是他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