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体和底盘,以及炮塔外面的附加装甲,是工程师们采用螺栓和铆钉在装甲上再固定一层临时钢板,作为坦克的附加装甲,这种原始的堆迭厚度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坦克的防护性。
在某些关键部位,如坦克的底盘侧板和侧撑板之间,会加装加强结构以提高防弹性能。
加强结构通常采用l形等形状,与底盘侧板和侧撑板用螺栓固定后,再以焊接方式进一步加固。
在一些装甲板的结合部外侧,会打孔植入装甲栓以进一步提高结构强度。
装甲栓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装甲板上,形成额外的支撑点。
做完这些,泰山松原型机也就成型了。
接下来就是表面抗氧化防锈处理,内部设备检测,试车。
一切就绪后,泰山松坦克原型车制造成功。
由于是重金打造的特战坦克,它的数据也非常亮眼。
车高2.9米
车长6.5米
车宽3.6米
公路速度最高30公里/小时;越野速度最高20公里/小时。
载油量最大行程:公路178公里,越野90公里。
标准乘员3人:驾驶员,炮手,装填员。(三人小组,也分担车长,电报员、机枪手的职责))
主炮:75毫米泰山自制坦克炮。(步兵炮改制,可发射榴弹和穿甲弹,最大射程3000米)
机枪:2挺ckm wz.30机枪(7.92毫米子弹)
装甲:13~60毫米
爬坡度:30
可跨越2.1米壕沟
涉水深:1.2米
重量:23吨。
不管是从整车体积,还是重量,以及各方面性能上,都远超t26轻型坦克。
但它的造价也极为惊人,大概一辆成本需要3万美元,相当于一架水云一型水上飞机的售价。
泰山松原型车制造好了,方文自然是第一个驾驶着它的人。
他在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中挑了两人作为临时炮手和装填手,开始了第一次正式试车。
在仰光西郊的大空地上,参与项目的人都来了。
在他们的关注下,方文三人走向泰山松中型坦克。
方文率先登上坦克,从顶部入口钻了进去,随后两人也进入坦克中。
作为临时车长,方文与两人交代:“各就各位,炮手负责观察,装填手负责电台,模拟战时出行。”
吩咐完后,方文坐在驾驶位,开启发动机。
随着后方的航空发动机运转,车内温度开始提高。
这是密闭空间的散热问题,车内温度也是目前坦克遇到的大问题,交战时,为了安全考虑,密闭状态的坦克内温度会变得很闷热。
要是不能解决这个内部温度问题,驾驶泰山松将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虽然这是目前各国坦克都会遇到的问题,但对方文来说,却有办法解决。
他设计了一套简易的车载空调。
通过铜管做成的冷凝器和蒸发器,连接在航空发动机的第二套水冷系统上,通过氨为制冷剂的循环制冷,在通过风扇将通过空气流动和热交换处理过的冷风吹进了车内。
随着微微凉风,车内温度顿时降低了。
这种温度环境,不再成为驾驶难题,方文发动坦克,在空地中开始了各种驾驶操作。
他在不同的环境下行驶,检验了坦克的各种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