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连独立团都没有的新措施。
为了让那些没有任何军事训练经验的士兵,尽快达到训练效果,只有这种激烈手段,才能爆发他们的斗志。
军官们听的一愣一愣的,他们没想到会用这种方式来训练,也不知道会不会有效果。
军官培训会后第二天,暂编第七师的各级军官上任开始。
8000士兵和基层军官在兵站校场集合,整个校场中黑压压一大片,场面很混乱,也很壮观。
这些没有纪律性的士兵们,完全是按照同乡团体来进行站位,东一堆西一团,乱七八糟的。
想要让他们安静,就得用更大的声音。
校场安装的大喇叭传出高音。
“安静。”
在人群逐渐安静后,高音喇叭继续。
“今天所有人都待在宿舍中,不要乱走,一会会有人过来,安排你们加入各自连队,并与直接管理军官认识,以后,这些军官将会带领你们训练,以及和日军作战。”
高音喇叭一遍又一遍的宣告后,大部队解散,回到各自的宿舍。
随后,独立团的军官们,跟着泰山航空行政部的工作人员,由工作人员按照名册进行人员清点和管辖权确认。
一整天都在忙这个。
那些确定了各自管辖连队的军官们,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他们由自己的方式来确定权威,树立威信,那就是团体练兵训练。
在训练中,这些军官用自己的军事技艺,获得了新兵信任,并且吃住都和新兵在一起,尽可能的与新兵们建立感情。
这些年轻的川军士兵,在参军前都还是农家子弟,又刚经历2年的大旱灾,受到独立团军官们的关心后倍感亲切,逐渐与军官们有了情感联系。
在短短时间与新兵建立各级军官情感联系后,真正的训练开始了。
接管暂编第七师的独立团军官们,将方文制定的激励机制拿了出来。
其实没有多复杂,只是将整个训练,进行模块化分解,每一个训练步骤,都变成了有效奖励的激励机制。
当士兵们明白,自己完成特定训练后,会有比如加餐,物资奖励后,积极性大增。
随后,在他们适应了这种激励机制后,各连队训练加码,激励升级成了连队之间的竞争。
每个连队都是本地同乡为主,天然就有团体性,与别的连队竞争,让他们充满斗志。
更被说,赢了的一方,会有额外军饷奖励。
这一系列的激烈和竞争,大大激发了暂编第七师的新兵们训练热情。
在短短时间里,他们学会了列队行军,拥有了团体纪律性,也完成了多次实弹训练。
这样的效果,至少是能够在战场上开枪,并且不会在行军中出现混乱。
接下来的训练,就不能在宝鸡进行,需要先去太原那边,毕竟他们需要和独立团配合作战,单独训练效果是达不到要求的。
随即,暂编第七师出发。
这只新兵部队,在独立团军官组成的指挥体系带领下,经过西.安,渭南,在潼关渡过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