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来这边。”方文起身走到地图前,用手指点了点衡南县的位置,“我规划了中转路线,重庆起飞后先到衡南码头,那里有我们的人接应,补充燃油后再飞南昌。因为走湘江上游的山区航线,日军的飞机目前飞不到那里。”

他顿了顿,转身看向张云飞:“这次任务,我想让你带队。三架运输机,3名飞行员,二十名护卫。你负责统筹航线、交接、还有……应对突发状况。”

“总经理,”张云飞眼中露出一丝光亮,“护卫人员我想从飞机制造1厂保卫科调,都是我带熟的人,配合起来更默契。”

“可以。我给你调一架飞机,去仰光接人。”

说完,方文拿起电话机,通知机场那边,让送张云飞过来那架飞机准备起航再飞一次仰光。

而后的半日时间里,3架水上飞机也已调配完成,飞机上装载了大批军用物资。

第二天,张云飞和带来的1厂保卫科的人荷枪实弹登上飞机出发。

3架飞机走的是民航航线,直飞国内昆明、贵阳、重庆江心洲机场。

在那里,乔康与孙德彪、张云飞碰头,完成了交易。

随后,现场搬运物资,清点过后,又将其中部分搬回飞机,并加装了一部分物资。

重新满载的3架水上飞机,在重庆待了一夜过后,再度起飞,沿着方文设计的临时秘密军事运输航线飞往南昌。

这个航线正如方文预测的那样,沿途没有遇到任何日军飞机,安全抵达了南昌城南边的临时水上码头。

临时军事运输的成功完成,不过是个小插曲。

没有抽身前往的方文,还在全心全意主持着三个大项目进展。

同时进行三个全新的项目,技术难度可是非常大的,没有他的监制,恐怕会在过程中出现大问题。

特别是航空火箭弹发射巢,这是全新的武器装备,甚至可以说划时代。

毕竟今年,还只是航空火箭弹元年,这种装备在历史中至少要十多年后才出现。

它集合了喀秋莎火箭弹的集群发射特点,又将其优化。

但在这个时代实现它,也是有很多技术难题的。

发射巢需在有限空间内容纳7-10枚火箭弹,同时承受发射时的高温、高压、振动等载荷,结构设计面临多重矛盾。

另外,多枚火箭弹的发射时序和一致性,也是发射巢的又一个技术瓶颈。

这些可不是折迭尾翼一项设计就能解决的。

就算方文拥有超前的未来军事思路,依然需要一步步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实现。

还好,他有异能可以帮忙,通过机械感知异能对设备内部的解析,能够了解到很多实际操作中别人看不到的细节和漏洞。

通过这种方式,方文找出了一个个解决办法。

比如发射时尾焰干扰:前一枚火箭弹发射产生的高温尾焰会冲击后一枚火箭弹的弹体或尾翼,可能导致尾翼变形、推进剂提前燃烧,甚至引爆战斗部。需通过“阶梯式排列”弹体前后错开、“倾斜角度设计”火箭弹轴线与发射巢轴线呈 3°-5°夹角,引导尾焰向外侧扩散,减少相互干扰。

(现代军用飞机火箭弹发射巢,阶梯式排列。)

还有气动流场紊乱:火箭弹出膛瞬间,多枚弹体同时进入气流会形成复杂涡流,可能导致弹体碰撞或弹道偏移。这种情况,在未来需通过风洞试验优化发射巢出口的气动外形,(如加装导流罩),并精确计算火箭弹的发射间隔,避免气流迭加干扰。

在没有高效风洞和计算机的情况下,方文同样实现了,为此给火箭弹进行了新的结构调整。

一系列的问题解决后,方文实现了不可能的跨越,虽然没有以后那么小型化和细致化,却同样实现了巢式火箭弹发射。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