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每月 2台可以接受,但交付顺序要调整。”他看向瓦西里,以商量语气道,“第一台发电机和 2台变压器,必须在半个月內发运,我这边对电力需求很紧迫,隨行的电力安装调试人员也要一同过来,保证可以儘快开机投入使用。”

瓦西里转头与身旁的助手低声確认了几句,隨后点头:“可以。我会让哈尔科夫重型电机厂优先调配一台ВГ-1型和两台mt-10型变压器,下个月月初就能通过里海用海运运往仰光。这个毛衣我可以做主,现在就能签订贸易合同。”

显然,这位苏联官员,在国內的能量和职务並不低,竟然能够拍板对外贸易。

方文不由对其高看一眼,当即和其定了贸易意向,並让人擬定合同。

一天过后,在缅北基地的办公区,方文与瓦西里一同签订一揽子贸易合同。

这些合同能否履行,可不是靠法律和信用,而是要看方文提供的火箭弹改良方案是否可行。

为此方文需要拿出些真材实料才行。

缅北基地火箭弹厂的研发室里,绘图板上摊开著两张对比图纸——左侧是苏联 m-13火箭弹的结构简图,右侧则是泰山风暴火箭弹的结构图。

独自在研发室內的方文,以自己对苏联装备的了解,以及泰山风暴的製造经验,在纸上写出一系列整改建议。

在酒桌上他说过的苏联装备导轨固定装置的结构性缺陷,对应的整改建议是在导轨卡槽两侧加装弹簧钢片,通过预紧力提供额外摩擦力,使卡榫抗剪切能力提升。

针对发射流程与环境的耦合影响,也提出了改造建议。

钢材热膨胀係数导致卡槽间距扩大 0.2-0.3毫米,而火箭弹铝合金材质部分膨胀更显著,两者同时热膨胀作用下,造成“热抱死”现象,就可能导致极小概率的火箭弹因膨胀卡死无法发射,强行拆卸时卡榫断裂。对这方面的问题,只需要將弹体的形体结构做出微调即可。

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改良方案,那就是定心环的改良。

在火箭弹、炮弹等弹药的发射系统中,定心环是一种安装在弹体尾部(或中部)的环形结构部件,核心作用是保证弹药在发射导轨、炮管或发射筒內“精准对中、稳定滑行”,避免弹体与发射装置內壁发生偏移、碰撞或晃动,从而提升发射稳定性、降低故障风险(如掉弹、卡弹),同时优化弹药的飞行初始姿態。

苏联 m-13火箭弹因“前重后轻”,仅靠尾部 2个卡榫固定,顛簸时易產生绕弹体轴线的“翻转力矩”(类似筷子一头重一头轻时的倾斜趋势)。而定心环增加了 2个支撑点,使弹体与导轨的接触点从 2个变为 4个,相当於给弹体“架起了稳定支架”,分散了翻转力,从而將翻转力矩降低五成。

发射时,气流会在弹体尾部產生侧向衝击力(因尾翼安装角度误差,气流流过尾翼时会產生不均匀推力)。定心环通过强制弹体沿导轨轴线滑行,避免弹体在发射初期就出现横向偏移,使气流能更均匀地流过尾翼;同时,定心环本身的环形结构也能“梳理”气流,减少乱流对尾翼的干扰,最终使侧向气动力的波动幅度大幅降低。

因此,定心环的精度,对於火箭弹发射有很大影响。

方文闭上眼睛,脑中浮现苏联火箭弹和发射导轨的立体化形象,並將这些进行数据化处理。

在异能的帮助下,他找出了问题,

苏联火箭弹的掉弹问题,根源之一就是弹体在导轨內的晃动——前重后轻的布局让它像根『歪脖子筷子』,急剎车或顛簸时,精度低的定心环会產生导轨微位移,从而出现发射问题。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