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恩继续。
“陆军现在把宝压在两款坦克上——三号和四号。三号坦克是主力,装 37毫米炮,去年波兰边境演习时,军方觉得 37炮打苏联的 t-26都费劲,逼着克虏伯把炮换成 50毫米的,但 50毫米炮的炮管生产难度大,鲁尔区的工厂每月只能造 80根,导致三号坦克的改进型产量一直上不去。”
“那四号坦克呢?”方文追问。
在西班牙内战中,方文亲历过苏联t-26与德国一号坦克之间的战斗,当时情况看,t-26性能完胜一号坦克。
显然德国经历了西班牙内战的实战测试,已经认识到陆军坦克的不足。
因此,在这两年时间里,一直在发力研发新型坦克,现在竟然已经发展了四号坦克。
“四号坦克被定义为战场支援型,装的是 75毫米短管炮,主要用来打碉堡和步兵,装甲比三号厚,正面能扛住 20毫米机炮的直射。”科恩解释道,“但问题更多——变速箱是迈巴赫的 hl 120tr发动机配套的,换挡特别费劲,驾驶员都说‘开四号比开卡车还累’;而且履带太窄,在泥泞地里容易打滑,去年秋天波兰边境下了场雨,演习的四号坦克有三分之一陷在泥里动不了。”
他忽然想起一件事:“我还听说,陆军军械局在秘密搞‘重型坦克’项目,叫‘虎式’,但现在还在图纸阶段,克虏伯和保时捷在争设计权——克虏伯想沿用四号的底盘改,保时捷坚持用全新的电传动,但电传动的可靠性太差,去年测试时烧了三台电机,军方现在更倾向于克虏伯的方案。”
方文一边听,一边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军工情报。
记录完毕后,他也在心中做对比。
‘泰山松’中型坦克,从武器配置和装甲强度,还有动力等多方面看,其实比4号坦克还要强一点。
最大的问题在于泰山军工没有德国那么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
但50-100辆泰山松中型坦克的生产目标是不会变的,等苏联的t-26底盘铸造件到货,就可以开始生产了。
至此,方文的提问结束了。
他看向姜文瑾,想要征求姜文瑾的意见,毕竟此人要是录用,将会加入姜文瑾的火箭项目团队。
姜文瑾正在思考,眉头微微皱着。察觉到方文的目光,他明白自己要做什么,问道:“科恩先生,你刚才提到 a-5项目要改进尾翼燃气舵,我想知道,德国现在对‘矢量推力’技术有没有研究?我们的火箭弹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低速时姿态控制差,要是能在尾翼上加燃气舵,精度也会相应提升,但火箭弹的体积小,可实现难度会不会很大?”
提到专业领域,科恩的眼睛亮了些,他看着会议室的黑板:“我可以用黑板绘图说明,行吗?”
方文点头。
科恩起身,拿起粉笔快速画了个简易的尾翼结构图:“德国陆军火箭炮项目也在做同样的研究,他们在这方面与我们保持着沟通,但现在还在实验室阶段。佩内明德有个小团队在测试‘摆动喷管’,就是让发动机喷管能小角度偏转,直接通过改变推力方向来调整姿态,比燃气舵更灵敏——不过这个技术有个大问题,喷管的耐高温材料不过关,每次测试时喷管内壁都会被烧蚀。”
他指着结构图上的一个圆点:“我们尝试过在喷管里涂钨合金涂层,但钨的加工难度太大,而且德国本土的钨矿早就枯竭了。全靠从葡萄牙进口,价格贵得离谱。我离开前,团队里有人提议从南美购买新的钨矿,也有人建议用陶瓷材料。陶瓷虽然耐高温,但太脆,如果你们能解决耐高温材料的问题,摆动喷管的技术其实不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