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观察员们趴在临时搭建的隱蔽工事里,手中握著望远镜和记录板,眼睛紧紧盯著靶场区域。
当叶夫根尼驾驶的伊- 16俯衝而下时,开始记录。
“距离1300米,发射!”一名观察员盯著测距仪,低声报出数据的同时,火箭弹已经拖著白色尾焰从机翼下窜出。
从火箭弹发射巢中射出的82毫米航空火箭弹,相对於rs-82散射角度明显小了些。
火箭弹快速朝著废弃军车组成的“坦克集群”飞去。
短短几秒后,靶场区域响起连续的爆炸声,黑色硝烟裹著尘土腾空而起,碎石和废铁碎片被气浪掀得四处飞溅。
原本整齐排列的 5辆废弃军车,有 2辆被直接命中:最中间的一辆卡车车头被火箭弹炸得凹陷,驾驶室的铁皮像纸片一样捲曲;左侧一辆装甲车的履带被炸开,车身倾斜著歪在原地。
更让观察员惊讶的是爆炸的覆盖范围——未被直接命中的军车,也受到波及,车身布满了密集的弹片划痕,轮胎被扎破,车窗玻璃完全碎裂。而作为“模擬士兵”的树桩,有部分被爆炸气浪推倒,部分树桩上还嵌著细小的弹片,显然若换成真人,即使不在爆炸核心区,也会被弹片杀伤。
一名负责记录精度的观察员快速在本子上计算:“20枚火箭弹,直接命中2辆目標车辆,命中数2枚(近失弹 8枚,完全偏离目標10枚!对比 rs-82的命中率,这款火箭弹的同比命中率高了3倍!”
另一名观察员补充道:“因为是爆破性弹体,无法评价穿甲性,但这种著弹效果,对付集群目標的效果比预想中好太多!”
当硝烟彻底散去,叶夫根尼驾驶的伊- 16已经在野战机场降落。
他急切开车载著方文来到临时靶场,询问情况。
“效果怎么样?“
“叶夫根尼同志!效果远超预期!20枚火箭弹有效覆盖 30米x30米区域,直接摧毁 2辆模擬坦克,精度比我们的 rs-82要高3倍!”
数据的说服力更高,叶夫根尼带著几分激动:“好!太好了!立即整理详细数据,半小时后送到旅部——我要把这份测试报告和空战报告一起,再次上报军部!”
观察员们立刻行动起来,有人用捲尺测量爆炸坑的直径,有人记录弹片的分布密度,还有人给受损的军车拍照——这些真实的画面和数据,比任何口头描述都更有说服力。而靶场上,那几辆布满弹痕的废弃军车,静静躺在草原上,成为了泰山火箭弹发射巢性能最直观的证明。
补充报告从远东集团军发往莫斯科。
方文需要等待莫斯科的反馈才能离开。
这几天里,他没能参加苏联与日本在诺门口的空战,苏联远东集团军方面並不想让他涉险。
而剩下的那些航空火箭,也没有再使用,放在机库角落里。
无所事事的方文和龚修能只能这么等待著。
每天吃不变样的黑麦麵包、土豆球和罗宋汤,晚餐多一个罐头。
就这么过了三天时间,苏联那边终於回电了,远东第一集团军立即將方文请到军部谈事。
远东第一集团军军部的会议室里,木桌上铺著一张大地图,上面用红笔標註著诺门坎地区的双方布防情况,旁边摆著一份电报。
地图被军官们收起拿了出去,正好方文刚从外面走进会议室中。
军部参谋长起身迎接,他穿著笔挺的深绿色军装,肩章上的少將星徽在灯光下格外醒目。
伸手与方文握手。
“方文同志,我是远东第一集团军参谋长安德烈彼得罗夫,莫斯科已经收到叶夫根尼旅的两份报告,对泰山的军事技术非常重视。请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