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他有异能带来的全局视野,自然是要做出最佳的攻击。

此刻下方的日骑兵第 4旅团,目的是阻拦国民军追击第六师团。

他们的算盘打得很好,如果国民军停下去打他们,他们可以借助机动性立即撤退。

这样国民军又追不上,等放弃后,他们又会尾随,如此不停骚扰。

所以,骑兵第 4旅团的阵型非常分散,多面出击骚扰。

这样的阵势,有没有办法解呢?

自然是有。

方文很了解红军的游击战术,自己也开发出了空降作战和空地配合的快速反应作战,知道这种模式的缺点。

所有快速反应作战的模式,都是强调“短期、精准、高机动”以最大限度发挥“速度优势”,但真正在战场上实行,很容易产生“信息混乱”与“配合失误”。

所以,方文才给独立团基层军官都配上了步话机,来保证信息传导的畅通和准确性。

但在日军这边,可没有步话机这种装备,他们实现快速反应指挥的方式,必然有一个在战场中的移动指挥中枢。

也就是说,日军骑兵第 4旅团的大脑,就混在下方的部队中,只要找出他,摧毁他,这支部队就会因为没有统一的指挥,才变得混乱。

随即,方文的机械感知如同细密的网,在湘北东侧的战场上空铺开,逐一扫过下方区域。

他没有在那些正在开火的士兵身上停留,而是在寻找部队的调度逻辑上。

快速反应部队的指挥中枢,必然是整个阵型的“节点”,既要能观察全局,又要能快速传递指令,绝不会藏在最前线,也不会远离大部队。

随后,他又排除了公路沿线的装甲车队。

这些车辆虽在正面阻击,但却行动死板,显然只是在执行预设任务,而非接收实时指令。

接着,他将范围缩小到东侧丘陵地带——那里有三股骑兵小队呈“品”字形分布,彼此间距约五百米,却能默契地交替骚扰国民军侧翼,这种行军作战,显然有统一协调。

并且,看起来,像是在保护着什么。

方文立即将视角向骑兵队后方移动。

后面是一个松树林。

透过树枝树叶,方文在树林中看到了一队没有出击的骑兵。

骑兵中间,有三名挎着军刀的日军军官,其中一人正举着望远镜观察战场。

他还会下达命令,身旁的军官立即将其命令传达给一名骑兵,随即,那名骑兵策马朝着三个骑兵小队的方向疾驰而去。

显然,是给属下下达新的战斗指令。

而更远处的部队呢,则是通过军用电报机来指挥。

看来方文的判断是没错的,这就是日骑兵第 4旅团的战场指挥中心。

既然如此,那就送他归西吧。

方文立即拿起话筒:“伊万,彼得,跟随我空袭下方树林,将炸弹全都丢在树林里。”

说完,便驾驶飞机俯冲而下。

伊万和彼得两位僚机,完全没有异议,紧跟其后飞去。

三架战机从高空快速俯冲而下,片刻后便来到了松树林上空。

在方文的异能中,下方800米远的距离,树林里隐蔽的骑兵没有移动,他单手飞速操作,完成微调机炮和航空机枪射角,同时压下了发射键。

12.7毫米机枪子弹和20毫米机炮弹飞速射入了松树林中,树枝树干纷纷被击断,满脸树叶飞扬。

片刻后,那队日军骑兵被被空中射来的弹雨击中,倒了一片。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