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说到这里,方文将磁芯板举到灯光下,细金线编织的网格在光线下泛着微光。

“但光有存储器不够,运算部件必须跟上。”他转身在黑板上“电子管”符号旁画了个微小的矩形,标注“半导体晶体管”:“柏则善,你们半导体厂做出的晶体管,体积只有电子管的百分之一,功耗更是千分之一。如果用晶体管替代电子管做逻辑电路,运算器的体积能从一张桌子缩小到一个木箱,功耗从数百千瓦降到几十瓦,这才是半导体计算机的核心优势。”

会议到此,大家围绕着如何实现这种新设备展开了讨论。

方文在讨论中,一点点将自己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倒出来。

但光有理论可不行,必须通过不断的科研实践,才能排除各种问题,实现晶体管计算机技术。

从芷江机场回来后,方文开了一场科研会,便全身心投入了晶体管计算机的研发中。

首先是存储架构设计。

磁芯存储器由大量的铁氧体磁芯组成,这些磁芯通过细导线交叉编织成网格阵列,每个磁芯位于两根导线(x线和 y线)的交叉点,形成唯一的地址。

在晶体管计算机中,需要设计相应的电路来控制这些 x线和 y线的电流,以便能够准确地寻址到每个磁芯,实现数据的读写操作。

同时,还需要有一条斜穿磁芯的读出线,用于检测磁芯磁化方向变化时产生的感应电流,从而读取存储的数据。

然后是如何实现读写电路:

写入数据时,在需要写入的磁芯所对应的 x、y坐标线上各输入稍高于 50%磁环磁化阈值的电流,只有 x、y坐标对应的那个磁芯上会同时在两条线中都有电流,迭加之后会超过阈值的电流,磁芯因而磁化或者改变磁化方向从而写入一位数据。

读出数据时,分别在 x、y送入读出电流,读出电流的大小和写入时一样也是略大于 50%磁化阈值的电流,如果磁芯的本来磁场方向和读出电流所对应的磁场方向相反,那么由于磁芯的磁性状态发生翻转,会有巨大的磁通量变化,在斜穿的读出线上就会有大的感应电流,由此可知这个磁芯存储的是和读出信号相反的数据;

如果磁芯的本来磁场方向和读出电流所对应的磁场方向一样,那么在斜穿的读出线上就不会有感应电流,即磁芯存储的是和读出信号相同的数据。

由于读出是破坏性的,所以读完之后还需要立即用放在缓存中的原来存储的数据重新再写一遍回去,以恢复本来的数据。

整体性存储器设计后,方文便带着技术研究人员进行试验调整。

借助于奥丁戒指,他能看到电场的变化,让试验少走了很多弯路,只用了一周时间便确定了存储器。

光有存储器可不行。

还要与晶体管逻辑电路配合:

晶体管逻辑电路包括运算器、控制器。

控制器需要根据程序的指令,控制磁芯存储器的读写操作,以及将数据在磁芯存储器和运算器之间进行传输;运算器则需要从磁芯存储器中读取数据进行运算,并将运算结果写回磁芯存储器。

除此之外,还需要输入和输出设备。

整整一个半月时间。

方文都待在研究院。

他全力以赴,并用了上异能来开发这个划时代的技术。

每一个部件,每一个问题,他都需要顾虑。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