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阵地后方,开阔地上,6门 105毫米榴弹炮已架设完毕,炮口高高扬起对准135师防守阵地方向。
方文眉头微蹙,右手拿出地图和笔,单手快速标记。
——日军机械化部队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坦克与装甲车混合编队,负责突破 135师的前沿防线;第二梯队是步兵联队,约 1500人,携带轻机枪和迫击炮,将在坦克掩护下清除防线两侧的桂军据点;第三梯队则是炮兵部队,负责用远程炮火压制 135师的迫击炮阵地和重机枪碉堡。
记录完毕后,方文并没有立即返航,而是对北部湾地区进行雷达监控。
从这里往南,200公里位置。
有大量舰船的雷达反馈。
但还没有日军战机的雷达反馈。
方文心中思索。
日军的飞机,是用来支援进攻135师阵地和突破后续防线的,必然是地面部队出动以后,才会起飞。
200公里距离,日军战机需要半小时抵达战场。
也就是说,日军可以在一天内多批次起飞空袭。
而芷江机场的苏联航空队飞抵战场需要600公里,耗时一个半小时。
一天内,能有2次往返进攻,就已经是极限了。
因此,这场空战,绝不能打消耗,而是要一击毙命。
不然,我方的空中力量是无法获得制空权的。
那怎样才能一击毙命呢?
方文想到炮舰机和自己这架高速战机携带的航空火箭弹,或许只能用这种空中面打击武器,进行手术刀式破坏,然后再让苏联航空队趁机收拾残局。
想要做到这个,拿自己现在的异能是不行的,必须再次进入那种消耗极大的超凡状态才行。
虽然能量储备已经不多了,方文还是决定这幺做。
这时,下方情况出现变化。
日军坦克部队先行出发了。
方文立即用机载电报机向芷江机场发报,请求苏联航空队即刻出发。
一小时二十分后,日军机械化部队已抵达 135师防区。
30余辆九五式坦克轰鸣着向前推进,履带碾压过布满弹坑的路面,这些坑洞严重制约了日军机械化部队的行进速度。
坦克炮口转向两侧,对着 135师的战壕和碉堡开火,炮弹落在掩体旁,泥土和碎石飞溅,战壕里的桂军士兵只能紧紧贴着坑壁,躲避飞溅的弹片。
「轰隆!」一辆坦克的履带碾过 135师埋设的地雷,履带瞬间被炸断,坦克瘫在路面上。
后续的日军坦克没有停顿,绕过受损坦克继续前进,而跟在后面的日军步兵则端着步枪,弯腰在公路两侧行军,可刚走几步,又一枚地雷爆炸,两名日军士兵被炸飞,尸体落在公路旁的草丛里。
135师苏师长站在前沿碉堡里,握着望远镜盯着日军动向,嘴角紧绷:「迫击炮连,目标日军坦克后方的步兵集群,开火!」隐藏在小山丘上的迫击炮立即响应,「咻咻」声中,炮弹落在日军步兵中间,炸开一朵朵火光。日军步兵顿时乱作一团,有的趴在地上躲避,有的则慌不择路地向坦克后方。
可日军的攻势并未减弱。
6门 105毫米榴弹炮开始远程轰击,炮弹落在135师的阵地上。
趁着炮火,日军的工兵开始对路面进行修补。
就在 135师防线岌岌可危之际,天空中传来熟悉的引擎轰鸣声。
顿时就有士兵惊喜道:「我们的飞机来了。这声音我听得出,比鬼子的发动机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