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还有专门负责比武的人员,指引到分配的七号营地安置。
钢七连的营地就两个行军帐篷,其中一个帐篷是比赛选手的宿舍,里面已经安好了折迭铁架的行军床。
一左一右各摆了五张行军床,正好可以让十名参赛选手住下。
尽管帐篷里除了铁架床之外,再也没有任何一件家具或者器皿,普通人压根就没有办法入住。
可对于军人来说,完全没一点问题。
因为军人出门都是自给自足,从生活用品到日常用品一应俱全。
要不是比武场地提供餐食饮水,不需要自己带炊事员,陈军一行人出来,连吃喝都能自己搞定。
另外一个帐篷内部稍有不同,被分成了三个隔间。
其中一间放了行军床,还有书桌,比选手们的房间高了个层次,一看就知道是带队干部的房间。
另外两间靠近外面帐篷门,左边的隔间只放了两张行军床,右边的隔间没有床,多了个枪柜和一个置物架。
看这个布局就能够分辨出,属于是后勤人员和物资的帐篷。
带队干部专门住一个隔间,通讯员和司务长一起住一个房间,剩下的隔间专门用来放比赛用具。
比武所需要的个人装具和武器,团里面是不负责提供的。
都需要自己带过来。
自己在连队提前维护好,并且完成精确校准,自己用的更熟练的枪,能更好的发挥水平,是一方面的原因。
其次是为了杜绝选手发挥失常,把原因都放到比武方提供的武器上,造成没有必要的矛盾。
这种方式是比赛的普遍模式,国际大赛都是自己带比赛用具。
参加比武的人员不可能一直带着,在比武的时候需要把武器带上,其他时候就都需要存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