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我,王承嗣,要问祖师,借法!
见状,王夫人怔立良久,神思似仍在方才的惊变中沉浮。
忽然,她擡手轻轻抚上崔实录的脸颊,语气已然彻底柔和下来:
」好,我儿非凡俗,姑母便陪你去找你姑父。一定叫他听了你的去!「
话音刚落,一柄红伞裹着燃得正旺的符箓,倏然自空而降,稳稳落在王夫人手中。
姑侄二人皆是一怔,满心惊诧。片刻后,崔实录忽然指着伞底,惊疑道:「姑母,您看,下面有字。「
王夫人顺着看去,当即认出那是自家孩儿』的笔迹。伞底一行小隶清隽分明:
「儿去也。京都实乃忧患之地、大灾之所,儿骤然顿悟,不敢再留。恳请母亲早日离京,或回清河省亲,或往琅琊祖地养老,万勿迟疑。
「儿拜上!」
读完信,王夫人指尖微颤着合上红伞,一丝落寞漫开眉宇。
她又擡手摸了摸崔实录的头顶,柔声道:「他走了,不在京都了...看样子,
是成功逃出去了。「
崔实录眉头紧紧皱起,随之骂道:
「这个废物!他看出不对要跑,好,人皆怕死,我没法说他半点不对,可他为何独自逃了?又为何连您都丢在了这儿?!」
这废物怎幺能连自己生母都不管的?
亏他还以为这厮真的变了!
相比起崔实录的暴怒,王夫人却很平静,因为她知道那不是自己的孩子。
他不会和真正的儿子一般,对她这个母亲上心至极。
所以,她只是理了理崔实录的衣袖道:
「我儿,莫要如此,他走了便走了吧,我不打紧,就是、就是怎幺连你也留在了这京都啊!」
他走了也好,可为何自己最喜欢的侄儿也留在了京都呢?
崔实录只是她侄儿,但自从发现那个孩子不是自己的孩子后,从小便亲近,
还看着长大的侄儿和儿子,又能有几分区别呢?
想来是半点都无啊!
感受到这股柔和的崔实录平静了下来,继而长叹道:
「姑母,还请随侄儿去往王氏面见姑父大人,如此时节,我王崔二氏如何作为,必然关系到我二氏命脉!「
王夫人没有半点反驳,只是略有担忧的看着他道:
」可若如此,最后还是不成呢?「
她怕的不是别的,正是最后还是不成,自己这个侄儿会把一切都怪罪自己身上去,觉得是他选错了路。
于此,崔实录确乎怔立在场,可片刻之后,他又轻笑一声,继而快步向前:
「姑母,如此哪怕最后依旧不成,侄儿也不愧祖宗,不愧天子...不愧供养我王崔二氏如此多年的天下万民了!「
不久,琅琊王氏宗主望着跪在身前的侄儿崔实录,还有同样跪在身侧的妻子,整个人怔在原地,许久未动。
他眸中先是闪过惊愕,继而漫过难以置信,最后方才珍重无比的看了一眼崔实录。
他一把解下腰间印信,毫不犹豫地托付到崔实录手中,继而转身拔出身后长剑。
「好,我王氏上下,难见一位能有我侄儿这般的麒麟子。今日,姑父陪你走到底!」
要知道,此前大灾初现之时,连府中供奉的几位神仙祖宗都已闭门不出,坐以待毙。
他早已心灰意冷,连挣扎的念头都已断绝。却万万没料到,在这灭顶之灾前,自己这个侄儿竟能有如此魄力,意图搅动这滩死水!
随着宗主一声令下,王、崔二氏的护卫或者说府兵迅速集结。
他们手持兵戈,一面维护街巷秩序,驱散趁乱滋事之徒;一面高声引导外围百姓,往作为京都核心的内城避难。
崔实录则持着宗主交托的印信,挨门逐户奔走于停摆的各部衙门。
往日里推诿懈怠的官吏,见了印信先是一愣,随之等到印信刀兵双双架在了脖子上后,便在不敢怠慢,纷纷重新坐堂理事。
京都乱象,骤然一空!
奔逃的百姓有了方向,纷纷涌向内城;如此时节还要为非作歹之辈,更是一经发现,当场诛杀,至此街头再无劫掠之声。
劫数依旧压头,可这停转许久的京都,终究重新动了起来。虽步履迟缓,却实实在在给了人们一线活下去的希望。
崔实录立在内城城头,一手高举长剑印信,一手按紧城垛,声嘶力竭地喊道:
「死守各处城门!只许进,不许出!「
「再调派三百人手,火速前往定北道增援!告诉崔侍郎,他若再磨磨蹭蹭,
让那边堵得水泄不通,我便先斩了他狗头!别以为同宗同姓,我就会饶他性命!」
他已查清,崩坏是从京都外围蔓延开来的一一曾庇佑京都百年的外城高墙已彻底崩毁,连坚壁之后的诸多街巷也损毁大半。
正因如此,他必须尽快引导百姓全部退入内城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