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科普博主藏狐一本正经地解读着李悠南视频当中出现的那些野生动物。
而他解读出的内容与李悠南在视频当中的讲解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为了展示出自己的专业性,他在解读的时候会更加详细一些。
随后做完这期节目的最后,藏狐博主非常认真地说:「我们可以看到,李悠南老师在荒野生存这一块是非常专业的。他对这些动物植物的了解,以我目前的知识储备,完全挑不出来他的一点点瑕疵。」
「要知道这可是在加拿大奇尔科湖,和国内的环境还是有所区别的,这说明在前往《荒野独居》节目之前,他做了大量的功课。」
「我甚至怀疑,他的脑袋里装着整个奇尔科湖畔动植物的百科全书。」
「这告诉我们什幺道理呢?那就是读书的重要性。」
「一个优秀的荒野生存专家,不仅要有过硬的动手能力,过硬的知识储备才能帮助他走得更远除此之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主、古建筑类的博主也都纷纷搭上了这一波热度。
他们从专业的角度为大家解读李悠南在节目当中展示出来的编织箩筐、木工卯手艺、房屋结构框架以及夯土墙等等技艺。
而至此时,所有人对于李悠南的称呼已经从之前的李悠南变成了李老师。
「大家看李悠南老师编的这个藤箩筐,不是随便拧几根竹子凑数!你们注意筐底的人字纹编法一-每根藤都得顺着纤维,粗细差不多,不然受力不均容易裂。还有筐沿的锁边,他用的是咱们南方老匠传下来的活扣锁,既结实又能随装东西的大小轻微调整。」
「李老师这一手,说是非遗级的编织功底都不为过!」
「来,我们暂停一下,看一看-先看李悠南搭的那组木屋框架,懂行的一眼就看出来一一他用的是简化版擡梁式结构!」
「我先给大家解释一下什幺叫台梁结构—
「再看这里,李悠南没有一根钉子,全靠卯咬合,立柱和横梁用燕尾卡紧,我会接下来出个专题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燕尾这种结构为什幺更适合他现在手上的这些工具接下来,斜撑杆配的是半,既省料又能扛住湖边的风,最绝的是他处理木材的细节——-砍完树干先在火上轻微烘烤,这是老木匠去湿防裂的土法子,在没工具的荒野里,比任何现代防腐处理都实用。」
「看他夯的土墙,绝对是古法复原级操作!他没直接把泥堆起来夯,而是先在地基铺了一层碎石子一一这是防止雨水泡软地基的暗脚,很多现代仿古建筑都省了这步。夯土时还加了基柱,就像给土墙加了钢筋,能大大减少开裂。在加拿大荒野里,用中国传统的版筑夯土手艺造房子,还兼顾了当地的气候特点,这知识储备和动手能力,真的让我这个做古建筑研究的都佩服——.」
随着越来越多的领域专家在镜头前解读李悠南在《荒野独居》中的表现,这不仅进一步提高了节目热度,也让李悠南的这波热度反过来促进了相关知识的科普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许多不了解该领域的普通人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人与自然的相处,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与保护的命题,甚至毫不夸张地说,这一过程甚至促使了许多这些方面命题的哲学思考。
李悠南,李老师一一这个称呼一点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