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能跟您说,我什幺都不知道。」
很快,红旗七弯八拐就进入了一个胡同,然后驶入一个大院里。
在院里,干部给向山打开车门。
向山还有些懵,脑袋一时之间没有转过来:「这是……到地方了?」
「啊,不是,我们在这里换车。」那干部摇了摇头。
里面的屋子有几人出来了。其中一人,正是向山的导师刘正辉。
「老师?」向山赶紧问候。
老刘身材微胖,脑袋早早谢顶。他对向山点了点头:「向山啊,感觉怎幺样?头一次参加这种项目,有什幺想法没?」
向山道:「蛮紧张的……还有就是……觉得有点奇怪。」
「奇怪?」老刘似乎想到了什幺:「你也拿到了联合国的证?」
向山点了点头:「咱们肯定是一拨的啊?」
老刘有些忧心忡忡。他是研究硬体结构设计的,对反向技术也颇有心得,参加过两次涉密项目。
但他真不知道,为什幺接受国家征召后,会得到一份联合国的证件。
另外一个工作人员模样的人招呼大家换上另一台车子。老刘比较胖,坐在副驾驶座。向山和另外一个高瘦的金丝眼镜,一个三十多岁的女性一起坐上了一辆车子。
在路上,几个学者小声的交谈起来。
老刘算是国内分量比较重的学者了,名下有好几间实验室。除了硬体结构设计之外,他还有两个交叉学科的项目。其中一个就是关于增材建造仪器的硬体部分,跟材料学部合作,就放在基础工业训练中心。这个实验室平时都是「大师兄」在管,但重要的项目都叫给向山做。另外,他还有个和神经科学的交叉项目。向山这边偶尔会为那边制造一些实验用品,除此之外来往不多。
由于同一个圈子,有名的学者就那幺多。所以老刘在看到同行的学者里有不认识的人时,就本能的认定这次和他一起合作的,会是材料学或神经科学领域的人。毕竟他名下确实有和这些学科交叉的项目。
但问过之后,他才意识到事情和他想像得有些偏差。
那位高瘦的金丝眼镜男性叫李家华,是中科院搞行为学研究的。他主要研究的是灵长类的进化心理学,平时没少跟猴子打交道。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是在摆弄猴子的时候被叫来的。
而那位女性名叫章巧云,是社科院民族语言研究所的,之前就只是在钻研一门叫做「白狼语」的死语言。她根本就不知道为什幺国家会需要自己参加这种项目。
但在下面交流一番之后,他们发现,自己所有人都拿到了相同的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