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所以朱厂长打算把汽配厂转为汽修厂后,帮助汽车厂培养驾驶和维修方面的人才,等于算是附属厂了。

为了发展,朱厂长也没的办法。作为汽配厂的厂长,他也是有渠道能知道一些信息的。今年国内从无到有,有了第一汽车厂生产是解放卡车。昌城这边有了昌江轻卡,所以在卡车上面不会有进口需求了。

另外就是汽车配件也不需要汽配厂去生产了,汽配厂现在主要的业务回到几年前的保养和修理了。

但是以现在城市汽车占有量来说,要不了多少维修工人。而且昌江汽车厂如果还维修自己生产的车辆,汽配厂的业务就更少,想发展就更别谈了。

朱厂长想了很久,才想到搭上汽车厂发展的快车,说不定还能把汽配厂发展起来。

江成和周厂长是不知道,汽配厂的大部分技术工被弄到汽车厂这边后。厂里是还留了一些技术工人维持业务发展。

但一线工人包含学徒工不到三十人,就这样的人数是不够标准开办食堂的。工厂倒是可以请烧饭的人去弄个小食堂,但请的人可能就是找一两个会烧饭的妇女就可以了,没有正式工作名额的。

劳动局那边也知道汽配厂为什幺会这样,所以暂时还没有把汽配厂的食堂工作编制调走。

也就是说,如果汽配厂得不到发展,以后厂里的人中午都得回家吃饭,或者带饭来厂里吃。其他一些二线岗位也是一样,可能要减编。

朱厂长在江成和周厂长面前诉苦,这让他们也有点不好意思。

不过朱厂长这样一说,江成还真想到了一个好点子。

江成其实一直想弄一个技校,一个是给职工的子女提供一个出路,不能光等厂里的内部招工名额。

厂里虽然是一直在招工,但是大部分招工是劳动局那边在管理。一个工厂招一万个工人,工厂能自主招工的名额最多一千左右。

工厂真要发展到万人大厂,一千个名额也落不到多少在普通工人手上。所以弄一个技校,低门槛让职工子女进入,毕业后能包分配工作。

现在汽车厂的业务不少,可以提供的专业也在增加。汽车修理,摩托车修理已经是可以开展的,就算部队那边不看好汽车厂弄出来的边三轮,地方上也会有需求。

要是叉车生产出来了,也可以开展汽车驾驶和工程车驾驶专业。

厂里也要传统工种,钣金,钳工,锻造工,焊工等等,联合其他一些工厂,能办一个不错的技术学校了。

现在汽配厂提出帮汽车厂培养输送人才,这让江成想到了汽配厂的场地和厂房。

地段很不错的,离汽车站近,而汽车站不远处又是火车站,交通便利。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