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这个家里,最不能得罪的小祖宗,其实是这位姑奶奶。

连她们李为舟都不肯辜负,更别说当初这个被哥哥卖了,还每月按时拿月钱回来接济哥哥的小丫头……

她们也很喜欢,很心疼呢。

……

神京西城。

居德坊。

李为舟总觉得这地名熟,等听到宁荣街时,身上一个激灵,总算想起了这里为什么耳熟了。

好在,打听清楚这条宁荣街的来由后松了口气,原来是因为坊内曾住着宁、荣两个大姓,而非宁国公、荣国公两座国公府……

庆幸之余,也隐隐有些失落。

当然,他是惦记上那块补天玉石了,绝非在惦记宝黛、可卿、凤嫂子之流……

他绝不是那样的人!

此刻已是黄昏,李为舟一个人将院里院外的诸多风灯一一点燃,就听到外面的动静,全家人都乘坐马车过来了。

这座刚刚经历灭顶之灾的大宅,清冷了没两天,就再次热闹了起来。

李德隆一行显然已经知道了宅子的来历,也没多问什么,汇合等候在外的李为舟后,一家人站在气派的大门前,一时都说不出什么话来。

只觉得这一刻,天地暮色仿佛都在沿着飞檐瓦当缓缓流淌……

“哇~~~”

李家众人甫一进入正门,便被眼前的景象摄住了心神。

立刻就让在延福房那座小二进里憋了好些日子的一大家子,见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京师豪门。

首先撞入眼帘的便是那面一字形照壁,壁顶是青灰色筒瓦层层迭迭,瓦当雕着如意云纹,滴水则刻着缠枝莲,四角微微上翘,像被晚风拂起的衣角。

照壁的须弥座是整块汉白玉雕成,束腰处的卷草纹蜿蜒流转,四角各卧着一只石雕小狮,爪下踩着绣球,虽经岁月磨洗,眉眼间的憨态仍清晰可见。

李环、李瑞正是淘气的时候,看到如此活灵活现的小狮子岂有不心动的,立刻跑上前去骑玩,随即被两位娘亲镇压……

绕过照壁,青灰色的水磨石板路齐整考究,夕阳的残留和夜灯烛火晕在一起,斜斜落下来,将石上镌刻的梅枝疏影映得愈发清晰。

竟是连路面石板上,都刻有这般精细的雕画。

李为舟心中感慨,真论起享受,东方之美是西方的十八辈祖宗还高……

等一大家子,尤其是妇人女子们津津有味的逛了一圈后,张婉懿难得面露笑脸,道:“上官家的屋宅倒也罢了,只是雅致。倒是他家前些年了好大的功夫修的一座园子,被他家宣称是京城景盛之地,不如一起去瞧瞧吧。”

众人自无异议,唯有赵元芷在旁边,面无表情的站着。

李为舟同情的拍了拍老四的肩膀,笑道:“走,一起去看看。”

……

当贪官,真的太赚了。

园子门口那鎏金兽首衔环的朱漆大门,竟比外面正门还要气派。

李为舟还在尽力回忆大观园是什么样的,李长宁就已经推开大门,众人就见一道太湖石屏风如墨色剪影横亘眼前,石上天然的孔洞透出后头摇曳的竹影,恍若一幅水墨屏风画。

连晚风到此,都轻柔了许多。

相比之下,李为舟觉得他在地球的掸王宫就跟村子似的……

显然,这处精修了好几年的园林,愈发给了众人极大的震动。

一时无言,只一边走,一边欣赏。

李为舟提着灯笼,并不时将发现的园中风灯一一点亮。

绕过屏风,忽见曲径通幽,汉白玉石板路蜿蜒穿过青砖铺就的海棠纹甬道,两侧立着镂空雕的石灯笼,点燃后,暮色中灯笼里的烛火将青砖上的回纹投影拉长,宛如流动的金线。

看到这一幕,别说女人们,男人们都觉得赏心悦目。

再往前,庭院中央一池碧水,水面漂浮着睡莲,就着灯笼明光,可见锦鲤穿梭于莲叶间嬉戏,池底铺着五色鹅卵石,灯光下折射出粼粼波光。

大人们喜欢的不想说话,倒是李环、李瑞又兴奋的想去抓鱼,再被两人的娘亲狠狠镇压。

继续向前,池上架着九曲平桥,栏杆雕刻着缠枝莲纹。

对岸太湖石堆迭成山,山间藏着一处半亭,亭角飞檐悬着铜铃,晚风吹拂的叮咚作响,与池边的潺潺流水声相和。

李为舟觉得,这方世界如果不是超凡世界,那在这样的环境里和佳人一道生活,应该也很幸福。

待转过回廊,月洞门后露出一方翠竹小院,湘妃竹帘半卷,露出屋内紫檀木博古架,架上错落摆放着官窑青瓷、青铜古鼎,还有几卷展开的书画。

墙角的梨木案几上,香炉飘着袅袅青烟,案头搁着未写完的诗笺,也不知写诗的人,此刻是否还好……

啧,多半去了教坊司。

推开雕槅扇窗,可见外头芭蕉叶映着粉墙黛瓦,墙根下青苔斑驳。

当真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张婉懿都忍不住邀功,对李为舟道:“父亲派人抄拿上官家时,便吩咐过,不许破坏宅邸内的陈设。因为我之前同他说过,三哥在找宅子。”

赵元芷在一旁生闷气,暗恼她祖父齐王老头儿不争气!

果然,就听李为舟夸赞张婉懿道:“婉懿有心了,代我转告大将军,多谢他老人家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