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移动协防速度,已经有巅峰甘国阳85%的水准——现在甘国阳已经不再这样防守,没那么多精力了。
美国队逐渐收紧防线,他们的状态在好起来,又防下一次中国队的进攻,基德策动了一次快攻反击。
精准的传球到前场,文斯-卡特接球冲击篮下,甩开防守人,单臂扣篮得手!
经典的美国式防守反击,甘国阳知道美国队已经缓过劲儿来,而中国队开局的这一波攻势已经到了尽头。
此时,要么叫暂停,要么就自己进行调整,甘国阳当然选择后者,他要逼着美国队叫暂停。
“我去低位,大郅你到弧顶来,小姚你到弱侧去,假装抢前场篮板,给我球,给我球!”
甘国阳自己运球过半场,指挥队友走位,然后球给胡卫东,胡卫东在强侧和甘国阳打inside-out。
甘国阳接球,美国队包夹立刻上来,甘国阳再分,胡卫东接球直接三分出手,但没有命中。
姚明牵制住了莫宁,甘国阳在篮下和加内特角力,抢占位置后拿到篮板球,运球往里挤,转身上篮命中。
虽然是三号位,但实际上甘国阳在内线依旧有着绝对的力量和技术优势,他的前场篮板一如既往的凶猛。
卡莱尔见状知道阿甘要开始发力了,他马上叫了暂停断甘国阳的状态——美国队的暂停比以往来的早的多。
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鲍比-贝尔曼只在决赛用了暂停,其它比赛一次暂停都没用。
卡莱尔则是没辙了,虽然球队攻防逐渐有了起色,但这个进攻是真的不能看啊。
佩顿两次中投出手全部不中,基德就没投过,只靠加内特的两次中投拿下4分,卡特快攻拿下2分。
和1992年相比,中国不再使用纯联防,而是半联防半盯人,因为球员能力上来了,同时甘国阳没办法在三秒区一人镇天下。
姚明固然高,力量和经验还有很多不足,联防纯依赖他,会有风险——今年的中国男篮更加团队。
暂停中,卡莱尔换人,他想上雷-阿伦,但一思量,还是上了资历更老的阿兰-休斯顿,这就是梦之队论资排辈的现状。
阿兰-休斯顿顶替下佩顿,佩顿嚼着口香嘴里骂骂咧咧,他开局的表现相当糟糕,面对阿甘和高大的中国队,突破受限的他打得很难受。
而休斯顿登场后,马上有所斩获,接到加内特的策应,右侧接球急停跳投命中拿下两分,美国队进一步迫近了比分。
中国队则不紧不慢,围绕着甘国阳为核心打阵地,甘国阳知道不能急不能快,否则进入美国队的反击乱战节奏,就很难打了。
中国队最重要的就是成功率,一旦不中被美国队打反击,仅靠甘国阳一个人,退防阻挡有难度。
上半场比赛20分钟,在没有各种暂停的干扰下,比赛进行的非常顺畅,中国队进攻成功率确实相当高。
甘国阳节奏把控已经到了化境,什么时候该怎么打,进攻从什么地方发起,如果打不中后招怎么办,他脑子里都想的很清楚。
他确实没有伯德、魔术师约翰逊那样灵光一现的超强的传球天赋,但他的赛场感知力和大脑计算力是历史顶级的。
而且他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赛场经验,很多时候他的传球、转移,已经不再依赖战术套路,而是下意识。
贝尔曼在训练中心给中国球员上课,让大家背战术是有效果的,中国球员的战术素养有显著提升——前提甘国阳来掌舵。
他接连看到王治郅在侧翼,姚明在篮下,胡卫东在三分线有机会,他会做出最好的选择:自己中路突破。
连着打几个,再传球,再策应,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弄得美国队摸不准中国队的进攻路数。
就这样,中国队开局5分钟建立的优势,竟然一直勉强维持到了半场结束,中国队54:50,领先美国队4分。
美国队后面经过调兵遣将,逐渐找到了比赛状态,他们利用中国球员个人能力相对不足的弱点,不断打反击,不断打错位。
中国队这边也不夹击,因为不知道夹谁,美国队阵容均衡,每个点都能抗一定进攻量,所以包夹谁都不行,干脆就坚持联防和单防。
当然,在中国队的比赛预案中,是有包夹策略的,而且对谁包夹如何包夹有细致的研究,只不过小组赛第一场,教练组不准备用这些招数。
和1992年不同,这次奥运会甘国阳回归,男篮兵强马壮,秣马厉兵,目标就是奥运会金牌!
在准备会,热身赛阶段,甘国阳反复和大家强调了,我们的目标就是金牌,美国就是最大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