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由于抽调了大量人力,富裕的百户区还能购买牛马与播种机来取代人力,贫穷的百户区就只好靠帮忙。

那些因为残疾或运气好留在乡间的壮劳力成了香饽饽,甚至出现了乡间妇女出卖身体换取壮劳力帮忙的事件。

这迅速被马德兰叫停,并开始推行农业互助组与加拉尔普惠银行。

这还是当初霍恩搞百户区时遗留的历史难题。

由于初次施政没有经验,僧侣们试图以绝对平均主义划分田地。

外加农夫们总是乐意新田地划给自己,不乐意自己的田地划给别人。

结果就是虽然分了田地,但田地东一块西一块,零零散散。

最后还是通过自由买卖田地,才勉强将土地稍微集中一些。

有些田地过于零散的农夫,干脆狠狠心把大多数土地一卖,直接去城里打工了。

家里有壮劳力的时候,田地零散还好说。

壮劳力没了,四处奔波去耕地那可就要了命了。

没办法,尽管原先颇为抵制,在饿肚子面前,他们还是选择了把原先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集资购买牲畜与农具农械,共同耕种。

这样,牛马耕地就可以一口气走到头,不用再反复掉头转移,提升的效率不可估量。

哈尔金翻页的手停顿住了,那是司铎长在最后做出的总结:

“……就目前来看,这项措施降低了壮劳力外出的影响,信民们以极大的热情支撑起了圣联的粮食产业……

然而,这同样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问题,即分配不公与偷懒的情况。

种自家区域的田就用力勤快,别人家的田地就是草草了事,再不然就是全程偷懒磨蹭……

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已向御前枢机会议申请各地实验找寻解决办法……”

翻到最后一页,是今年的粮食产量预估。

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的是,粮食产量居然并未下降,而是与去年勉强持平。

这是否意味着,就算没有这些壮劳力,千河谷的农业也能自主自足了呢?

合上报告册,哈尔金却是不去想这些问题,这是农业方向的,不在职权和专业范围之内。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