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掉新五郡与碎石原的农夫,千河谷本身就72万户农夫,而战争红利又大的出奇。
这就导致在短期内,造就了千河谷5%的中产乡民与95%的普通乡民。
这个数字放到一个百户区中,差不多就是400户中产乡民与7600户普通乡民。
其中年收入20到100金镑的都称为中产,年收入20金镑以下的则定义为平民。
一个60亩地的普通农夫家庭,都有3个金镑左右的粮食商品化收入。
在此之上,壮劳力甚至还能到司铎市镇或百户区的小作坊打工赚钱,妇女在家还可以纺线赚钱。
这并非胡编。
圣联报告中的小麦平均亩产100磅,米果平均亩产120磅属于是平原郡农民被山地郡兄弟扯了后腿。
平原四郡小麦平均亩产120磅,米果平均亩产达到了140磅到150磅。
16128个小型水利设施与13条用于灌溉的水渠与小型运河不是白修的。
马拉式播种机、手摇式打谷机与良种不是白推广的。
四圃轮作制度不是白普及的。
哪怕是以圣联的统一粮食收购,这三年不纳粮期间,农夫们的年结余都有奇迹般的1到2金镑左右。
是当初霍恩家年结余的近10倍。
放在以前,那些教会与莱亚背景的粮商们,都是以物易物的,靠着价格不透明疯狂压价。
尽管现在是统一收购,但粮食产量增多,而且价格透明,给的还是实打实的第纳尔货币!
百户区公库、农夫互助组织、打工额外收入、物价上涨加上足够的储蓄,让农夫们终于有了消费的欲望。
解放了沉重税负的农夫终于有了机会。
他们要购买布匹,购买家具,修建新房屋,还要买副食品甚至是肉类与白。
除此之外,他们还要用这些额外收入来进行土地改良和生产方式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