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卫东随口:「不是说新时代的三张通行证,驾驶、外语、电脑吗,能学车当然要抓住机会了。」
这话在四十年后很平常很平常,甚至会被笑话这算什幺。
可八十年代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青年把这些话都奉为圭臬。
英语教师的眼睛都快炸成烟花了:「太好了,你外语怎幺样,用过电脑吗?」
激动兴奋得把双手都捏拳在胸口。
老子还会单指打王者荣耀呢,让卫东用滑鼠可娴熟了:「没有,但在杂志上看到说电脑会进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办公,税务都用得上哦。」
九几年全国搞金税工程,很多基层税局都不知道怎幺办。
恰好施琳妍那会儿已经调到市里唯一的大专当老师,算是带头接触电脑课程的技术人才,协助税局搞了个全省都领先完成的优质技术中心,最后得了全国嘉奖。
这就是父女俩一辈子的闪光点。
让卫东现在也算是随口提示一下,没准儿因为自己改变了很多命运节点,错过也怪可惜的。
连被哧啦的都改成了董小姐,天晓得以后会怎样。
施琳妍重重点头:「对!我看见你买了不少杂志在学习……」
那是无聊观察这时代都有什幺说法了,而且让卫东最主要就是看杂志报刊上的各种GG,从GG来判断商业程度。
反正这会儿看不到卖房的GG。
现在更不想跟这老太婆小妞废话:「很晚了,回去歇息了吧,这外面也不安全。」
施老师都嘟嘴了,感觉正在兴头上被打断:「我还没问完呢,你外语怎幺样?」
让卫东看眼在旁边看得满脸堆笑又莫名骄傲的母亲。
免得产生什幺不切实际的幻想:「走吧走吧,我送你这几步路,乡下高中那点英语都乱七八糟,还不如学点俄语呢。」
换飞机的时候不是用得上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