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性再拉两船沙石,真是把柑橘生意赚的钱差不多都补贴进去。
不过都到这会儿,商州的钱还是最好不要赚,当初让卫东连腊肉没在这里卖过,其实很是小心。
没想到这种颇具「战略眼光」的韬光养晦,居然还会受到嘲讽。
第二天老让两口子从江州顺流而下坐轮船回来,让卫东再三叮嘱各种出门安全细节,才选了江轮而不是县市运输机动船。
但还是坐了最便宜的五等散席:「一早上船,随便猫一天就到了,哪里需要买卧铺票睡觉,省点钱给你娶媳妇。」
让卫东无语低声:「你们这些天摆摊还没过足瘾,我都赚得不敢赚了!妈气色好很多哦,老爸腰还酸不酸?」
老妈确实有跟工地烧菜阿姨不同的气质了:「还不是给你置办家当,接了几次电话,有个光学厂打来三次,红光厂也有打来两次,给你记下来了。」
鉴于他现在已经是码头名人,可以很方便的上趸船接过父母的大包小包走跳板。
让卫东头痛:「我还不能赚钱吗,你们少累点有个营生过得舒服就够了。」
老让开心打骂:「这是我们的本分,不给儿子置办,难道现在就开始存棺材本吗?」
这幺一想,让卫东就觉得也对,随便他们吧。
可走下跳板凤雏已经摇着尾巴在岸边等待迎接:「叔叔阿姨好,我来帮让大哥接你们,姐姐做好饭了,等你们回去吃。」
还是很简单的蓝布棉衣,但整洁干净,更主要是青春无敌。
素净清秀的脸蛋扎了对儿羊角辫,很伶俐。
老让夫妇果然忍不住打量这个朴实、俊俏就是有点瘦的城里姑娘。
压根儿没把背着娃在厨房忙碌的董雪盈注意到,老妈还赶紧过去帮手悄悄问:「这是你妹妹呀,多大年纪,有了婆家没?」
姐姐赶紧呈上GG词:「十九,比卫东小几个月,省邮电学校今年毕业就能留在大城市拿铁饭碗了。」
老妈眼里立刻放光。
她在江南岸厂区呆了这些天,深刻体会到有铁饭碗有编制的地位,比个体户高上天去。
结果妹妹过来忙着解下育儿袋,把孩子腾到自己怀里,还踮脚帮姐姐把头发扒拉漂亮点,就跟摆水果摊的小贩没事都要理下货,展示最光鲜的在前面差不多。
老妈最近天天摆摊,忽然觉得这个动作咋这幺熟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