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章 见了高山大海,哪里还有桌边小菜
这几年本就是HK娱乐方式大转变的年代。
八十年代初期都还是流行中式酒楼大舞台夜总会。
就约等于后来酒店里面婚礼宴会厅那种模式,晚餐时间吃饭有人在舞台上唱歌表演,中间还有舞池可跳舞。
到了夜间黄金时间段,腾出大部分桌子变成排列座椅,看台上表演。
这时候就有点像早期春晚的样子。
前面桌边坐的是大人物,后面座位挤的是普通观众。
徐小凤、罗文、甄妮都是这一拨儿的大明星。
边唱边敬酒的模式就是从这会儿兴起。
达官贵人们都喜欢来前排就坐社交。
最多容纳一千多人的规模,也是HK明星们搞演唱会的主要场地。
直到容纳上万人的红磡体育馆落成,才把这种模式转移走。
一下没了演唱生意的夜总会,连忙引进卡拉OK包房,舞女们也就到了包厢卡座陪侍。
而著名的钱柜歌城,其实去年已经在铜锣湾出现。
但还没展开大肆宣传的连锁战略,属于自己都还在摸索的阶段。
于是普通新潮人类刚落潮于迪斯科,还没走进平价卡拉OK的空档,被让卫东为了避免舞女这茬儿给强行拉过来。
又能蹦迪,还能唱K,更有这般漂亮的大美女招牌,哪还不来?
整个HK的好耍之人这晚全都在朝着九龙集中。
明明白天最低198的包房小时价,夜间飙升过千,都一房难求。
这里还有个技术关键点,这批卡拉OK设备全都来自东瀛,大部分采用录像机搭配卡拉OK机跟混响器的模式,优点是可以翻看歌单要求总台送哪盘录像带过去。
哪怕快进倒带还要自己操作,那种自带音效的「美颜」歌声,也足够从未体验过的消费者好奇乐翻天。
而过了两千时价的几间大型高端包房里,就配备音响师操作这会儿还比较昂贵少见的LD影碟机。
可这些音乐录影带,专门到东瀛灌制的粤语影碟,绝大部分都属于缤纷影业版权所有!
别家想做这唱K生意,都得跟缤纷影业谈版权购买,唯独自家可以无限复制。
光这条儿就有点卡脖子了。
秦羽烨她们也真的兴致勃勃全都赶过去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