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编也没把持,一路上还给他们介绍沿途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魏明也能插上几句,有时候说的还是梁平都不知道的,让他忍不住感慨魏明见识渊博,难怪能写出那幺丰富精彩的故事。
魏明嘴上说都是在北大图书馆看的,其实大多都是前世拍戏随剧组奔波涨的见识。
直到中午,火车终于停在了天府之国一一蓉城。
有梁平做主,他们就直接跟他乘坐公交车到了作协招待所。
负责人操着川渝口音问:「梁平,这是你亲戚啊?」
「比我亲戚还重要,这可是北大的魏明魏作家,带着母亲来寻亲的!」
「写《理想》和《牧马人》的魏明!」招待所负责人也严肃起来,招待所好久没来这样的大牌了。
「没错,好好招待,粮票和食宿都记我帐上。」梁平仗义道,当然,肯定还要找诗刊报销的。
不过他这幺说,魏明感觉自己说什幺都得留下点什幺了。
招待所给他们安排了两个房间,魏明和老魏一间,老娘和小妹一间,
梁平则安排了午饭就暂时离开,去帮忙摇人了。
四川作协,作协主席马识途的办公室里,这位老人正在埋头写作。
在他的办公桌上摆着几个小册子,上面写着《破城记》《报销记》《盗官记》《娶妾记》《禁烟记》《沉河记》等。
今年65岁的马识途是如今四川文坛执牛耳者,他和巴金、张秀熟、沙汀、艾芜并称「蜀中五老」。
当初在文代会还是巴老带着魏明认识的他。
而且他也是一个老革命来看,当年冒着生命危险在「国统区」从事地下工作。
由于经常更换职业,所以马老那时常和三教九流打交道,听那些人跟他摆龙门阵,扯乱谭。
马老被这些生动的故事感染,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终于在1942年选择了十个最有意思的「龙门阵」开始创作《夜谭十记》,这一写就是40年。
因为抗日和后续的运动,他的书稿三度被毁,他又三度重新创作,现在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内容,有些还通过文学刊物发表了出去。
后世人,包括魏明了解他都是因为《让子弹飞》这部神作,改编的原着正是他的《盗官记》。
不过姜闻的电影懂的都懂,都是整容式改编,跟原着的联系并不算多,
《阳光灿烂的日子》《邪不压正》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