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1997年想要实现行动装置之间信号传输的办法不是蓝牙、不是热点,而是红外线,让两个红外线端子面对面放着,在30cm左右能有效传输数据。

倪镇海分析了澳洲的WIFI技术,发现速率还不是最大的问题,原理不错但硬体跟不上。

以现有的硬体能力做出的WIFI基站覆盖范围小到离谱并且穿墙能力极差,想要覆盖城市……除非每隔10米就建一座。

并且2.4G之所以是被军频和官方「放过管制」的频段,本来就容易受干扰,需要花大力气去解决信号连接不稳定的问题。

知道未来发展脉络的唐文一边继续让他们深入推进WIFI,同时也希望从其他渠道想办法,就比如先从高通找解决方案。

只是欧文听完需求后也紧紧皱眉,刚刚诞生的WIFI比有线宽带烂,但现在的CDMA也就是2G更不堪,虽然理论数据也过得去,但到了实际应用嘛……至少唐文就很清楚2G时代网络是怎幺回事。

想要浏览网页要3G才能勉强普及,不过他不需要全球移动通信,只要城市级别的局域网际网路,也许就有办法呢?

欧文:「我想到了一些方案,但需要时间进行验证,不能保证达到需求。」

唐文:「高通能和魔都半导体来设立个临时对话机制或者实验室吗?我可以注资500万美元来进行先期的研究,另外我听说你们的CDMA比GSM容量更大,我有机会了解一些吗?」

「……」

欧文脑子在「500万美元」的时候就已经发热了,从85年他接手高通,就在将其从技术型向商业型转变,钱当然是最重要的。

这个大金主什幺都没谱的情况下就肯扔500万美元试水,准备的资金少说是在亿级。

进一步说,庞大的国内市场也在被通信巨头们觊觎着,不过现在还是邮电局说了算,小灵通版掌上电脑……有可能成为插入移动通信的契机吗?

见欧文在权衡,唐文继续抛出魔鬼般的数字:

「我在米国的帐户还有7亿美元,并且还准备凑到10亿美元,下午和未来几天我会一一拜访这里的所有公司。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