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在各方拼命干活的努力下,自此直到6月,第一飞机制造厂试飞完毕通过验收交付的客机有5架,组装好尚未完成试飞的有11架之多,高频率的试飞让羊城东部民众苦不堪言。

「不苦不苦,那是噪音吗,那是工业明珠的雅乐啊!」

南沙区的领导对所谓噪音扰民说法嗤之以鼻,要知道5月份第一飞机制造厂就生产了3

架客机。

常布斯的规划是8月提高到月产能4.5架,12月直接达到麦道设计最大月产能6架,98

年内极限生产42架,考虑到部件需要跨洋运输和场地不够,实际产能在32架左右。

算上97年生产的5架,总共14个月能共生产37架MD.11G客机。

产能计划向股东们通告后,不仅是南沙区目瞪口呆,魔都飞机制造厂都怀疑人生,他们7年间也就组装了35架MD.82而已—虽然这其中很大原因并非在于组装效率。

股东们(除盖金外还有地方、国资和供应链)当然也不是没有疑问,这幺多飞机卖给谁?

现阶段国内航司对MD.11G还不怎幺信任,在快速达成35架预订单后就暂时饱和没有更多需求,都打算先拿到手用一段时间再说。

但唐文此时站出来表示已经拿到了内部批文,2000年国内将正式开放民营航空,盖金航空已经提前注册001编号,卖不出去的MD.11G自行运营兜底。

自此质疑全都烟消云散,尤其是供应链加班加点开始准备接替MD.11G子系统国产化。

「现在我们的供应链有哪些可能赶不上进度?」

当着南沙区领导的面,唐文问常布斯。

「基本都没有技术问题,主要都集中在质量稳定控制上。我们外购的大多是机械器件和机翼、服役、动作机构等等,国内的飞机所都能提供合格品,难题都留给了盖金自己。

但我们有MD.11G的全部技术授权和专利资料,主攻的航电、起落架一年内就能开始替代,机体方面欠缺复合材料,但投资的研究所已经有眉目了。」

有老师教授的好处就在于此,麦道亲自下场教技术比生啃几十吨的图纸容易得多,除了航电和发动机其余部分盖金都学得很快。

「发动机也没有顾虑。」

唐文接着补充道:

「我们多买了100台CF6和PW4462,接下来还要买几百台罗·罗的发动机,全国产MD.11G再生产个100架都够用。」

一旁竖着耳朵的南沙区领导心中大定,已经在琢磨未来能争取的其他优惠政策了。

唐文抵达第一飞机制造厂第二天,罗·罗全球总裁约翰·鲁斯带着航空发动机业务总裁麦克·托雷托就找上了门。

本来麦克·托雷托就侧重于东方业务,约翰·鲁斯的主要精力在向波音777推广遄达800上,但为了盖金的大单第一时间赶了过来。

鲁斯没见过唐文,但托雷托在东大倒是见过几次,却也是第一次正式见面。

「你好,唐,这简直让我感到做梦。」

在鲁斯看来这的确有点匪夷所思,带英和盖金在前两个月还暗地里较劲,结果转眼间就破冰要开展大额贸易。

实际上罗·罗很担心盖金会记仇,信心并不是很足,好在当面看起来唐文没什幺芥蒂,双方的见面很是和谐。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