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听起来确实有些可怕,但想到曼努埃尔一世生命中最后那几年的倒行逆施,却也不叫人意外,他或许是个好君王,但他应该懂得身边的亲近之人是最容易反噬,并且能够反噬成功的。
之后,也有人向阿历克塞索要过西奥多拉,认为是他将这位科穆宁贵女藏了起来。
无论是要追究皇帝的死因,还是作为一个科穆宁所有的价值,西奥多拉都算得上是个重要的人,不过西奥多拉是个聪明的女人,在皇帝最后的哀嚎尚未消散之前就离开了君士坦丁堡,现在她可能正在她养女的丈夫,也就是赛普勒斯领主的总督宫中安然度日呢。
没人能够越过戒备森严的屏障伤害到他,而她最后留下的建议也让人们无暇对她多加关注。
以往皇帝死去,若是留下的是幼主,那幺权臣与皇太后达成协议,共同把持朝圣的事情也很寻常。
但对于阿历克塞和杜卡斯家族来说,一个十字军国家出身的女性,一个拉丁贵女,原本就不该干涉拜占庭的国事和政务,甚至可以说在曼努埃尔一世还在的时候,两者之间的矛盾就非常剧烈了。
尤其是与之前的那位皇后相比,安条克的玛丽无疑要粗俗和浅薄的多。
他们如西奥多拉所愿杀死了安条克的玛丽。虽然知道一旦如此做,他们也等同于被西奥多拉利用了——确实,在得知了皇帝曼努埃尔一世已死的消息后,安条克大公博希蒙德立即赶到了君士坦丁堡,他是未来皇帝的舅舅,无论是在君士坦丁堡,还是在基督徒国家,比起其他人,他都更有摄政的资格。
只是杜卡斯又怎幺允许囊中之物被他人轻易攫取,双方争斗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期间甚至有几次还联合起来,击退了另外几股想要染指权力的势力。
不过,原本安条克大公博希蒙德是没有什幺胜算的——亚历山大二世还小,小到无法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力量,而且对于这个不怎幺熟悉的舅舅,他也无法付出全部的信任。
君士坦丁堡的人们或许会支持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摄政者,就如同他们想要一个骁勇善战的皇帝一样,阿历克塞正是因为出色的身手以及卓越的军事才能才会被杜卡斯家族看中的——他之前虽然没有什幺辉煌的战绩——毕竟每次出征的统帅都只能是皇帝,但总要比之前随着曼努埃尔一世出征没多久,就被突厥人击溃,更是被焚烧了几乎所有攻城器械,导致军心沦丧的安条克大公来得好。
但这样的状况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呼召落地后产生了一些变化,狡猾的安条克大公托人辗转数次,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腓特烈一世牵上了线,虽然博希蒙德的家族作为阿普利亚和卡拉布利亚的主人,还曾与巴巴罗萨打过仗,但这并不妨碍腓特烈一世对安条克大公的卑躬屈膝感到愉快。
而在腓特烈一世接受了安条克大公博希蒙德而非摄政者阿历克塞的邀请后,两者的立场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腓特烈一世这次率领的大军约有三万余人——虽然号称十万,而真正能够作战的人约在一万五千名左右。这个数字在后世人看来,似乎并不出奇,但在这个时代已经是一个庞大到令人难以想像的数目了。
毕竟当初曼努埃尔一世与阿尔斯兰二世决战时,倾全拜占庭之力,也只有两三万人,其中还包括了民夫。
而因为争夺权柄的关系,君士坦丁堡已经发生了数次或明或暗的战争——杜卡斯家族也不敢随意地将所有的力量用于填补曼努埃尔一世留下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