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头看了看身后的火车站,心中感叹:这里是不逊色于南方的金钱热土,正像磁石一般吸引着,所有渴望改变命运的冒险家前来。
就如同他身边的这位一般。
「王老弟,你要跟我一起去契科夫旅馆吗?」
徐振邦看向身旁同行的年轻人。
这位在火车上结识的伙伴名叫王功泉,言谈举止间透着不同于普通倒爷的沉稳和见识。
听说以前在琼州也是做过一番事业的,可惜时运不济。
两人一路聊下来,颇有些惺惺相惜。
「嗯,我听朋友说,来了莫斯科的倒爷,第一站都要去拜拜码头,而且在契科夫旅馆住宿也方便。」
王功权点点头,目光投向不远处那栋在风雪中的旅馆。
眼神复杂,既有期待也有一丝迷茫。
他是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毕业之后,任职于东北某省宣传处。
但体制内,尤其是东北的体制内,对于他这种青年来说,无疑是寡淡的。
所以在88年琼州建省的时候,他毅然决然辞去了在东北的体制工作,奔赴琼州,成为十万青年下琼州的闯海人之一。
先后在琼州的几大公司内任职,也闯出了一番名头。
但就在一路向好的时候,他被抓进了监狱,因为一些问题被关了半年。
虽然说,他最后被无罪释放,但是出来之后,他在琼州的一切已经烟消云散了。
这种打击,对于他一个刚刚满三十岁的人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
他深刻体会到了此时国内政治经济的纷杂繁复。
而也就在此时,回到东北老家后,他能清楚的感受到边境贸易的火热。
秦远和远东贸易这个名字,在东北,在燕京,成为了无数倒爷心中的楷模,越发的响亮了起来。
同乡好友劝他放宽心,能东山再起,并且介绍了远东贸易,和秦远的事迹给他听。
作为八十年代的天之骄子。
王功泉立刻明白,北方雪国,或许就是另外一片与琼州类似的热土。
他今年才三十岁,还有大好青春,还能有第二次机会。
于是,他来到了这里,来到了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