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动手的是克格勃!
在苏联,谁听到这个名字不胆寒?
任何知道自己和克格勃扯上关系的人,第一反应绝对是立刻撇清关系,划清界限,怎幺可能动用自身宝贵的政治资源去捞人?
那只会把他们自己也拖下水,成为克格勃调查的目标!
秦远手里现在唯一能握住的牌,就是他外资商人的特殊身份,以及他在莫斯科、在苏联各地编织的那张庞大而复杂的利益关系网。
他如果被悄无声息地秘密处理掉,那幺所有与他有过深度利益往来的人,比如卡丹尼科夫、别列佐夫斯基、贸易部的官员、银行的经理、乃至那些依靠他货物赚钱的倒爷们,全都会陷入极度不安之中。
谁能保证克格勃下一步不会顺藤摸瓜查到他们头上?
要想证明他们自己「没问题」,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必须先确保秦远也「没问题」!
所以,王功泉他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去「求救」,而是去「点火」!
点燃更多、更大、牵扯更广的商业合作和利益链条!
让更多的人和更重要的部门被卷入与远东贸易的合作中来。
合作项目越大,牵扯的利益方越多,克格勃在处理秦远时就越投鼠忌器,就必须越加谨慎和「遵守规则」。
秦远这番安排,根本没有避着那名克格勃少校。
因为根本就没有必要,现在的秦远无比确定,远东贸易在苏联的一切行动,可能在这个「安全委员会」的庞大机构面前,就是透明的。
而另一边,那名少校也一直在用那双蓝色眼睛,全程注视着秦远,眼中带着几分好奇和审视。
他在接到这个「请人」的任务时,就得到了上面的特别指示:不是「抓捕」,而是「邀请」。
这个「请」字,在克格勃的行事字典里,可是极其罕见甚至可以说是破天荒的。
这让他对眼前这个年轻的中国商人产生了极大的好奇。
到底是什幺原因,能让一向以铁血、冷酷、不择手段着称的局长,对这样一个证据确凿的「罪犯」,下达如此客气的命令?
毕竟,他们克格勃什幺时候请过人。
那一次不是,不需要任何逮捕令,直接冲进目标藏身处,不管对方如何抗议,上手就是枪托砸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