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你的想法。」秦远颔首。
「我建议,可以动用其中约三分之一的资金,大量收购目前市场上流通的'苏联国家债券'。」
秦远没有立刻同意,而是问道:「为什幺你会想着购买这些债券?」
潘石屹推了推眼镜,不慌不忙道:「秦总,在我看来,这些债券的实际价值,远被当前市场低估了。」
「国际金融界虽然在集体唱衰,但这些债券背后关联的,是遍布苏联各大领域的实体工厂,其潜在价值巨大。」
秦远看向潘石屹的目光中,欣赏之色愈发浓厚。
仅仅来到苏联几个月,就能透过迷雾,看到被刻意打压的债券的真正价值,这份金融嗅觉堪称天赋异禀。
他当然清楚潘石屹判断的正确性。
1990年戈氏推行的「500天计划」。
目的就是将苏联的国有企业转变为可交易的有价证券,并强行推进私有化,迫使苏联迈入了所谓的「公平自由市场」。
然而,这些看似引人向往的债券实则成了摧毁苏联经济的致命武器。
外资银行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凭藉先进的经营管理和私人银行服务,轻松击倒了排队等候的苏联国有银行,大量吸引了企业和民众的存款。
而这些银行家们又通过「灰色回扣」等手段,从苏联的中央银行和国有银行大肆抽取卢布。
当苏联人民沉浸在手中债券的欢欣时,国际金融界却纷纷发布唱衰卢布及苏联国企的「研究报告」。
国企债券的价格如同过山车一般急速下跌,民众的恐慌情绪开始蔓延,纷纷抛售手中债券。
潘石屹能在这个节点看到机会,而非盲目跟风唱衰,证明他已具备了顶尖金融操盘手的潜质。
「很好的洞察力。」秦远肯定了潘石屹的判断,「之前那一百五十亿卢布贷款,虽然部分已投入伏尔加新厂,但剩余资金,连同新吸储的部分,我授权你全权负责,尽可能多地吸纳市面上的优质债券。」
他话锋一转,强调道:「不过,你的工作重心,必须同时放在全国分行的快速搭建上。」
「这件事,你和伊莲娜、易笑迪协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