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横行无忌,快快快
莫斯科,远东国际银行总部,行长办公室。
潘石屹扶了扶金丝眼镜,目光死死盯在娜塔莎刚刚送来的那份财务报表最下方的一行数字上,手指无意识地顺着位数点着:「个、十、百、千、万……」
他猛地擡起头,看向坐在对面沙发上的秦远,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秦总!这……波罗的海啤酒厂,一个月的营收,就超过了我们当初收购它花的总价?」
「这……这报表没算错吧?」
虽然他非常看好这家啤酒厂的潜力,但怎幺也想不到,这个近乎是「白捡」来的工厂,竟然能在第一个完整运营月就爆发出如此恐怖的现金流创造能力!
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作为金融专业人士的常规认知。
秦远闻言,不由失笑,端起咖啡轻轻吹了口气:「石屹啊,你这话要是让娜塔莎听到,她非得跟你急不可。这些数据可是她带着财务团队熬了一个通宵,反复核对了三遍才出来的。」
他放下茶杯,语气平静地分析道:「在苏联,从来就不缺啤酒的市场,缺的只是畅通的销售渠道和不受限制的产量。」
「现在,这两大瓶颈都被我们解决了。」
「再加上『沙皇格瓦斯』这款高端产品带来的稳定高利润,取得这样的营收,并不奇怪。」
「而且,我可以告诉你,下个季度,这个数字还会有一波更大幅度的暴涨。」
目前波罗的海啤酒是典型的卖方市场,生产多少就能卖出多少。
随着新招募的工人熟练度提升,以及计划中新设备的投入,产量还将再上一个台阶。
更重要的是,伊万带领的技术团队,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开发新的啤酒系列。
根据伊万的报告,现如今波罗的海啤酒厂主要生产的是数字系列啤酒,也就是零号到9号各个系列啤酒。
这种命名方式源于计划经济时代,为了便于管理,对不同酒厂生产的啤酒类型用数字进行区分。
整合后的波罗的海啤酒厂沿用了这一传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品线。
在秦远的规划中,下一步就是要重新构建和提升「数字系列」的品牌认知度,将其打造成为苏联的「国民啤酒」。
而丰富产品线,推出更多适应不同口味和消费能力的产品,是第一步。
他很清楚,目前国内啤酒厂也在进行着一番大改革。
而这番大改革的背景,正是建立在改革开放之初,为满足激增的消费需求,几乎每个城市都建立了自己的啤酒厂。
到1990年代初期,也就是现在。
在全中国,几近有超过800家啤酒厂,但绝大多数规模小、技术落后、品牌影响力仅限于本地。
只不过这种「一城一啤」的局面导致资源分散,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对于这一局面,国内政府正迫切希望通过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这,正是波罗的海啤酒凭藉其规模、技术和品牌优势,强势进入中国市场的绝佳跳板。
收购波罗的海啤酒厂,就是他搭建这条跨国啤酒产业链的第一块基石。
潘石屹自然想不到秦远的战略布局已经深远至此,他仍沉浸在啤酒厂带来的巨额利润的惊喜中。
这笔庞大的现金流正源源不断地存入远东国际银行。
这极大地充实了银行的资本金和流动性,使得潘石屹有足够的底气支付高昂的存款利息,并开始着手规划开展信贷业务。
在知道了这一信息之后,他的心思一下子就动了起来。
「秦总,之前我还觉得我们开分行的速度有些快了,担心资金和管理跟不上。」
「但是现在来看,我们完全有能力在圣彼得堡之外,将分行延伸到基辅,直接插入五科蓝的核心地带。」
潘石屹擡起头看向秦远的目光中,野心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