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联想到秦远早前就断言自己年底会「通关」,他越发断定,秦远大概率早就对这一历史结局有所预判。
他将这种洞见,归结于秦远对时局无与伦比的分析和精准判断。
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深深咽了好几口唾沫,才勉强压住心中的惊涛骇浪。
然而,秦远紧接着发过来的下一段话,直接让他的脉搏冲到了一百八。
【我是京爷】:楚泽,通过你的渠道,帮我向上转告一句:苏联的高精尖人才,上面要还是不要?给我一句准话,我就能把人送来。
【燕京太子】:京爷,你没在开玩笑?!不是技术,不是产品,是活生生的高精尖人才?!涉及哪方面的?不会……不会与军工相关吧?!
作为大院子弟,他太清楚这句话背后那足以撬动国际格局的分量了。
苏联的军工技术啊!
这可是全球独一份,让欧美寝食难安的存在!
此前秦远通过各种渠道送回国的那些图纸和样品,都需要组织专家团队进行反复研究、拆解逆推才能复现。
就这,他都听自家老爷子私下感慨,说帮了国家大忙,在好几个领域的研发都少走了几年弯路。
如果……如果是那些亲手设计、建造了这些国之重器的苏联顶级军工人才直接过来进行指导……
那岂不是要重演五十年代苏联专家援华的旧事,让国内的军工产业,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跨越?!
想到之前参与发动机项目获得的丰厚成就点分成,李楚泽简直不敢想像,如果促成这种国家级的人才引进项目,能获得何等海量的奖励!
【燕京太子】:京爷,你等等!我立刻想办法联系我家老爷子!这事儿太大了,我必须当面探探口风!
秦远要的就是这句话。
他必须知道国内对于接收这些敏感人才的态度,是否会因为顾忌与苏联的外交关系而犹豫不决。
如果上面畏首畏尾,那他的很多计划就得调整,甚至可能为他人作嫁衣裳。
但他的这种担心,显然是多余的。
国内虽然一贯注重国际关系和维护形象,但在这种关乎国家根本利益和未来战略实力的历史机遇面前,展现出了惊人的务实和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