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那足以令牧狼神荷鲁斯头痛不已的,沙沙作响的羽毛笔,如今被摩根紧握在了掌中,肆意地谱写着军团的乐章:阿瓦隆之主每隔三分钟的时间,就会将整座战场重新筛选一遍,从地面上的壕沟与碉堡到星系边缘进行跃迁的补给船只,都无法逃脱摩根在逻辑领域与亚空间领域中的双重天罗地网。

他们的形体被她指引,他们的灵魂被她容纳。

她将每一秒钟掰成了四份,两份给破晓者,剩下的则是平摊给钢铁勇士和帝国之拳,她会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就将整个第二军团的战线进行一次从头到尾的微观调整,拉回那些孤军深入的队伍。锚定每個至关重要的目标,并计算出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哪个战区的破晓者连队任务最重?他们最需要的战术物资又该如何排列?所有的一切都会被归类汇总,最终消失在轨道主数据流的吟唱声中。

除此之外,摩根还要在相同的时间里,保持着与自己两位血亲的随时沟通,精准地指挥轨道上的舰队齐射,思考并回答前线的高级指挥官们传回的每一个问题:在满足了这些条件之余,她才能抽出时间浏览并记录那三张副显示屏上,陆续流出的上千条战报、汇总、求援信息以及数据更新。

就这样,这场针对于赫鲁德如的战争已经过去了六个小时,而自从多恩和佩图拉博在战争爆发的第二个小时相继进行登陆作战后,摩根的每一个五分钟基本都是这样度过的:但与想象的不同,现在的蜘蛛女皇不但没有半分的疲惫,反而显得有些容光焕发。

毕竟时光在流逝,每个人也都在进步,如今的阿瓦隆之主已经不是冉丹战争时期那个需要燃烧宝贵的灵魂储备,才能指挥调度星系级别战争的【新手】了,她已经开创并执掌整个远东边疆将近半个世纪之久:横跨数十个星区,三百个核心世界以及成千上万颗附属星球的庞大国度,单单是维持它的日常运转以及稳步扩张的计算量,就远比任何一场星际战争都更巨大。

而摩根已经维系这样的计算量将近半个世纪了,她已经成为了原体中第二个拿起了【羽毛笔】的人物,虽然依旧要燃烧部分的灵魂储备用以进行热量支撑,但现在的阿瓦隆之主在指挥一场区区星系级别的战争之余,还能轻松惬意地抽出时间,来与自己的女儿聊着完全不相关的事情,以做解压。

但说是不相关也不对,毕竟她们讨论的是其他的基因原体,只不过一位远在马库拉格,而另外两位还在脚底下的这个星球上,领着各自的精锐力量互相较劲呢:整座战场都已经被卷入到了这两名帝皇子嗣的竞争漩涡之中。

虽然多恩和佩图拉博各自的登陆地点称得上相去甚远,但不知道是他们本身的能力过强,还是冥冥之中的血脉使然,这两位原体似乎都能隐约间感觉到对方的位置,并推测出对方的推进进度,这让他们的战争竞赛变得焦灼且激烈,充满了超越和反超越。

从摩根的角度来看,钢铁之主和帝拳之主的亲卫部队就像是两把并驾齐驱的匕首,刺入了赫鲁德人的肮脏血肉之中,它们偶尔会拉开微小的差距,但是落后的那一方很快就会觉察到自己的劣势,并以最快的速度迎头赶上。

目前来说,很难说哪一方会是胜券在握的:佩图拉博看起来距离赫鲁德人的核心据点更近,但在多恩的军队面前,却盘踞着数量最为庞大的异形兵团,他们身后的各个连队与大营,也无一不是在血与火倾泻着漫长的绞肉战。

这两个军团之间,只有摩根带来的几千名破晓者,率领着阿瓦隆的辅助部队共同组成了一条细细的分界线,这条银白色的线条清晰无误地划出了两个军团的战况、兵力分布以及伤亡数字。

再经过一番对比,摩根却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当佩图拉博致力于与他的因维特兄弟争抢胜利的速度,从而不再将他的吹毛求疵放在指挥部下作战上,并将大部分的军团指挥权力都让渡给弗里克斯之后:第四军团的伤亡数字,反而要比钢铁之主亲手指挥的那些战役都要更为漂亮一些。

事实上,如果横向对比,在过去的三个小时里,第四军团在这场远征中的伤亡率甚至达到了一个历史最低点:最鲜明的体现就是,丹提欧克的第十四大营,居然不是伤亡数字最少的那一个了。

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没有了多恩的指挥后,也许是为了赶上自家基因之父的脚步,帝国之拳的伤亡率反而上涨了不少:虽然第七军团的【伤亡高峰】比起第四军团的【伤亡低谷】,依旧差着一个巨大的量级就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