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耐着性子,引导道:「此事的关键,是要将三百六十万束马草,运到辽东,对吗?」
几位阁臣均是点头。
「以前在蓟镇、永平采买,运输的艰难,官吏的盘剥,是不是都由那些草商,或是被摊派的百姓承担了?这,便是你们所谓的『情弊』?」
张瑞图迟疑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
朱由检一看他这模样,心中便已了然。
这个张瑞图,估计根本不熟悉辽东地方内情,很有可能是呆子一个。
他摇了摇头,继续问道:「那好,现在将银子直接给了辽东,辽东用什幺法子,保证这三百六十万束马草,会自己长腿跑到辽东去?」
「是商人逐利所以自行搬运吗?」
「可是商人在蓟、永怕被盘剥,为何到了辽东就不怕了呢?」
「这件事情朕没有弄明白里面的门道,瑞图你似乎也没弄明白啊。」
朱由检的声音尽可能放得温柔,「不如你还是回去弄清楚一些,再来回报?朕对此事也是疑惑得很。」
张瑞图的脸,瞬间涨得通红,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茫然地站在那里,知道现在到了给时限的时候了,可他一时间也想不出要去哪里找到答案,又如何能给出时限?
眼看着御座上的天子,还在等待时间,张瑞图心一横,咬牙道:
「臣……臣三日之内,必将此事弄个水落石出!」
三日就三日……大不了,我就乞骸骨吧!
朱由检有些意外,但还是点点头答应下来。「可以,那朕就等爱卿的回报了。」
高时明会意,再次上前,在屏风上写下:
辽东马草折银|张瑞图|三日
至此,所议的四件事情,均有了明确时限和初步方案。
朱由检满意的点点头,站起身来,「那幺诸位爱卿,今日就先到这里吧。」
然而此时,黄立极却犹豫着上前一步。
「陛下,兵部、吏部、刑部尚书,如今都有空缺,是否……召回九卿科道庭推,以补齐人手?」
朱由检本想回绝,他心中关于这三个职位都有了理想人选。
但转念一下,通过此事窥探一下此事的朝堂人事逻辑倒也不错。
于是他点点头:「可以。庭推之后,将名单呈上来,朕看上一看,再做决定。」
说完,他再不耽搁,转身便走,只留下一句雷厉风行的话。
「没事就散了吧,各自做事去。」
话音未落,人已消失在殿后。
四位阁臣呆立在原地,面面相觑。
他们再回头,看向那面巨大的屏风,看着上面白纸黑字写下的桩桩件件,以及后面那刺眼的「三日」、「十五日」的时限。
一股前所未有的焦虑感,瞬间攫住了他们。
四人对视一眼,再也顾不上彼此之间的客套与寒暄,匆匆一拱手,便急急忙忙地散去了。
他们得赶紧去找六部的人,去找翰林院的人,去找一切能找到的人手,来完成各人领到的任务。
很快,偌大的武英殿便空了下来,只剩下那面巨大的屏风,还静静地立在殿中。
——
朋友们,我太无聊了,居然做了个《大明救亡冲刺任务管理看板v1.0》
哈哈哈哈哈,我都要被我自己笑死了,请看彩蛋章
【本章史料】
1.略微科普一下明朝的九边饷银机制吧。
2.首先有马草、盔甲、火药、粮草、盐菜银、军饷等很多项,我们简化一下,只留军饷+粮草两项。
3.在户部的太仓库中,发放的一般只是军饷,也就是银子。
4.但是这些兵马是需要粮草的,而粮草的来源通常就两种:①通过民运,由地方解付,例如四川运一部分粮给陕西,或者陕西本地的粮给一部分陕西边军。②九边获得军饷后,自己在本地的粮食市场购买粮食(这种一般是上面贪污或没粮食发导致的)。
5.其中辽东的粮草一般就来自蓟镇、永平、山东(海运过去),有时候征收不够,就会借用一下漕粮。
6.而陕西的粮草(民运),一般来自四川、河南、湖广。但是天启年间云贵那边奢安造反了,所以四川、湖广的一部分税收被扣留了,这也是陕西欠饷的一个原因之一。
7.最后,明朝皇帝常朝后会赐宴,伙食标准的话内阁接近2两一餐,其余人按照品阶各自往下递降。伙食不算好吃,但是大鱼大肉,也还不错。如每次经筵后的赐宴,翰林们都会带上家中最大的饭盒,然后带一名家人前去吃席。原文可见:「怪得雪中如此早来,原来今日该吃经筵。」——杨士聪《玉堂荟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