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野知道,因为可口可乐是78年后第一家进入内地的外资企业。
可口可乐从78年决定重返内地,一直到81年跟中粮合作投产,期间经过了三年的波折。
看到李野不做声,文庆盛以为他不知道,于是解释道:「当初可口可乐想进入内地,跟我们谈了三年,刚开始他们想在沪市设厂,后来选中了我们中粮.
从前年开始,可口可乐在京城销售,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要用买一瓶送一个气球的方式推广,到现在他们也不允许在第一电视台打GG。」
李野安静的听着,他知道文庆盛是在告诉他,外资引进是很谨慎的,就可口可乐这样的大公司都要谈好几年,
那幺李野在那篇文章中所显露的「接纳产业转移」的理念,不知道有多幺离谱。
内地不排斥海外的先进技术,仅仅78年一年,就引进了22个大型的先进技术项目,但是控制极严。
真正放宽外资进入条件,还要等到1986年《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出台之后,才鼓励出口型和先进技术型企业来内地投资。
在十几年后,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个或者多个合资的服装企业,鹏城更是涌入了无数的外资企业。
而港岛那些做外贸的大小公司,也藉助内地吃的满肚子流油,声色犬马奢靡奢华。
可以说「用衬衣换飞机」这条路,不知道养肥了多少吸血鬼,最终能够逆袭成功,期间也不知道付出了多少汗水血泪。
以至于等到种花家不再需要这些中间商的时候,他们还在埋怨,为什幺抢走了「他们的钱」。
港岛的贸易公司后来倒闭了百分之七十以上,却还觉得自己无辜。
活着已经是「恩赐」了,他们却觉得富贵是理所当然。
但现在还是83年,别说几十年后的盛况,就是三年之后的情况文庆盛也看不透,
他只能告诉李野,有些路艰辛、危险且不说,说不定是条死胡同,很不现实。
李野沉吟片刻后道:「其实我发表的那篇文章,只是一些个人的观点感想,拿出来供大家研究讨论的,没想到一些后续的影响。」
文庆盛诧异的看了看李野,问道:「你那篇文章,没有张启言的授意或者影响吗?」
张启言就是张教授,显然柯老师已经知道张教授「欣赏」李野了。
李野果断的道:「没有,我从港岛回来之后写了那篇文章,交给张教授看了一下,但他没有改一个字。」
文庆盛看了看柯老师,后者不动声色的道:「你能跟着张启言学习,这很好,但以后讨论问题尽量在学校内讨论,发表文章不要太过随意。」
李野点头表示同意,柯老师的保守谨慎,也是对他的一种保护。
文乐渝帮腔道:「李野本来就是想在学校内讨论的,他还建议学校开展内部辩论赛,可有意思了。」
柯老师:「辩论赛?」
「看,妈妈你也不知道吧?」文乐渝详细解释道:「就是大家公开的对某个观点进行辩论,分为正反双方.」
文乐渝一口气说了好多话,尤其是把李野最后「世界中心」的那番言论着重说了出来。
然后,李野就在文庆盛和柯老师的眼睛里看到了惊讶的神色。
片刻之后,文庆盛开始跟李野喝酒,然后文国华又插了进来,二对一的老戏码开始上演。
而等到李野离开的时候,柯老师把他送到门口,柔声说道:「你想怎幺做,就去做吧!年轻人有热血、有梦想,终究不是坏事,谁又能把你怎幺样呢?」
李野惊讶的看着柯老师,这可不像她的风格。
但是李野在跟柯老师对望几秒钟之后恍然明白,谁又没有过青春热血的人生呢?柯老师年轻的时候,说不定比李野还勇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