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野说的这些都有依据,比如后世卷到飞起的新能源汽车。
贾跃停和许家因,都死在了第三步之前,而雷布斯,也卡在了第三步上,迟迟迈不出前进的一步。
但李野却依托昌北机械厂和靳鹏的销售渠道,完成了这第三步。
李野摁下第四根手指,凝重的道:「第四步,我们需要持续的技术更新,持续的产品叠代,只有走到了这一代,才能把其他的同行给击败,
但是想做到这一步,就需要完全属于自己的、更加强大的技术团队。」
李野看着唐明泰和裴文慧道:「现在你们该明白,我为什幺要把技术团队留在京城了吗?」
唐明泰、裴文慧齐齐的摇头,表示自己不明白。
「唉~,因为京城的技术闲人多呀!」
李野问唐明泰:「你是懂机械的,你说咱们内地,哪里的工业研究所最多?」
唐明泰恍然大悟道:「涉及机密的不论,民用工业方面的研究所,京城占了很大一部分,而且这些研究所里面闲着的研究员,也是全国最多.」
京城的研究机构,一直就很多,而且经过多年的积累下来,里面积攒了不知多少技术员。
李野组建昌北机械公司,就是个「挖墙脚」的幌子机构。
就八十年代初,人们见面可不是互相问:「兄弟在哪里发财啊?」
大家都是先问:「同志你是哪个单位的?」
如果李野连个正式单位都没有,想邀请人家过来领工资搞技术,人家根本不鸟你。
你个野鸡单位,想请我?
我是国家正式研究员,丢不起那人。
但中港合资这个名头,还是很唬人的,现在唐明泰的手下,就有好几个刚挖过来的技术人员,要不然也不会这幺快搞出昌北—2。
所以昌北机械公司这块中港合资的招牌,暂时不能丢,而且李野还想依托这个厂子,让中村直人吃点苦头呢!
李野看到唐明泰明白了,便笑着道:「那你知道,下一步你该干什幺了吧?」
唐明泰讪笑一声道:「我这.不会是挖xx主义的墙角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