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张教授的脾气,也不是哪个学生的稿子都给意见,要不还不忙死?
李野看似不经意的提点,却是历史上的事实,就八十年代这会儿,可谓是精明的「预见」。
所以贺大壮才会对李野的推却,一点都不生气。
虽然只是报纸上的几百字,虽然只是十几块钱的稿费,但是以后到了单位,只要亮出这张报纸,那就是一种能力的认证。
只不过贺大壮不知道的是,李野最近确实很忙,只不过他的忙,都在学校外面。
郝健在鹏城搞的箱包厂,本来是想借着风华牌服装打出来的渠道多元化销售的,
结果产量跟市场的需求相差太大,生产出来的拉杆箱连铺货都不够,天天被本地的关系户堵门口,你不给货就是不给人面子。
搞得郝健都给李野打电话:「咱的定价定低了,我本来以为卖八十块就是赚黑心钱,结果人家倒好,一抖手就是一百二,这你跟谁说理去?」
李野也没有好办法,只能给郝健放权,让他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尽量想办法扩大生产。
另外就是昌北机械公司那边,眼看着就要到了「过招」的时候了,而且王厂长那边据说已经抢得了先机,跟许多大用户联系上了。
而李大勇那边才刚刚完成昌北—2型的试制,看起来好像要落后一步。
但其实王厂长那边,也有自己的苦处。
昌南贸易公司的新任经理朱才德悄悄找到王秦山:「厂长,我们现在怎幺办啊?
人家好不容易答应了要我们的货,但却不付定金,说是货到付款,咱给不给人家安排生产计划呀?」
王秦山不悦的道:「你怎幺办的事情?以前那个田洪山都是预付定金甚至全款,你这拿着更好的东西找上去,人家还不付定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