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李野对技术部门的支持,不仅仅是资金方面的,更多的是“自信”的培养。
就像现在好多人说的,日笨的发动机是在零下四十度的环境中装配,咱们八辈子都追不上。
后来李野专门给他们“辟谣”,戳破了这个被过度神话的传言。
日系车发动机确实采用了低温组装技术,但也只有少数关键部件,如活塞、凸轮和凸轮轴等,会采用低温组装,其余的根本没那回事儿。
而且低温组装更并不是日系车独有的技术,德系的大众、奔驰、宝马,美系的福特、通用,这些汽车制造商都有自己的冷装工艺。
因此将日系车发动机的质量稳定性完全归功于低温组装是有些片面的。
真正能够让发动机质量提高的关键,其实还是人。
李野为什么不计成本的让吴炎等人实验?
因为自己通过实验摸索掌握的技术,跟直接照着图纸学会的技术不是一回事儿。
这就跟一道题一样,你自己冥思苦想解出来了,那么在这个解题的过程中,会获得很多平时所不能接触到的思路。
而当一个技术团队,在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攻克一个困难项目之后,他们的技术和信心,都会上升一个台阶。
反之如果他们费劲千辛万苦,好不容易研究到有点眉目了,结果上面因为“造不如买”而中断项目研究,甚至严厉处罚相关的研究人员,那么会有什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