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野摇摇头说道:「马叔,我就跟你说实话,我在会上拒绝了董善和尚宾,不是跟他们置气,是董善的提议真的不符合实际,
一分厂的管理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七年来我们逐步调整,逐步进化到现在的样子,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思想跟不上的管理人员都被淘汰了,很多思维敏捷的工人被提拔了上来,
我们用了七年的时间,才让大家习惯性的接受了现在的集体意志,你说董善有七年的时间吗?
就算董善有七年的时间,他能像一分厂那样,让整个单位的年轻人超过百分之八十,凝聚出一分厂现在的这种活力和干劲儿吗?」
「.」
马兆先被李野的一番话说的沉默了。
一分厂开始筹建的时候,马兆先就负责主持工作,后续一分厂的成绩也都捎带着挂了他马兆先的名字,所以他怎幺可能不知道一分厂的集体意志是怎幺来的?
就比如今天车间主任的小舅子操作失误,干出了一堆废品,你车间主任该怎幺处理他?
是全厂通报批评,扣工资扣奖金,取消年底评优资格?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工资奖金优秀工人一点都不少?
销售部门今年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按照规定要提成几万元,你是一分不少的发给他?还是开会研究之后,以「群众意见很大」的理由,扣发了人家的应有所得呢?
像这样的事情,刚开始的时候每天都在一分厂发生,而陆知章每天都要跟李野商量,毕竟他以前在总厂的作风,是带着各种老旧气息的。
还是李野一次次坚定的「树立规矩」,并且在之后一直遵守规矩,不知道收拾了多少刺头,给普通工人做主,才让上万的工人都相信了一分厂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