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也就是说,能让人理解的、有一点点相似度的理论,都还有好几年才会出现,更别说灰色系统理论实际上20世纪80年代才诞生于我国了。

而且模糊控制理论,实际上它研究的对象,还是基于白色系统,也就是信息完全明确的系统。对应的,信息完全未知的系统,就是「黑色系统」,信息化中常提到一个相关概念,「黑箱」。

而灰色系统,顾名思义,处于两者中间,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小样本、贫信息」的不确定性系统。

高振东见大家都一副「我看你怎幺吹牛笔」的表情,只好先把灰色系统理论先介绍了一下。

高振东花了十多分钟,大概介绍了一下灰色系统理论,最后总结道:「这种方法好处是样本量小、对样本规律性分布要求不高、计算工作量小、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一致、可用于近中长期预测,而且预测精度还比较高。」

不过这个理论实在是太过超前,对现在的所有人来说都极为抽象,只有极少数人算是听懂了一点儿。

「高主任,你的意思是能凭空预测出结果来?」

高振东摇摇头:「不是凭空,还是需要数据支撑的,但是对数据的要求比较低。而且对于评估对象和评估类型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其预测方法也是有限的。」

听见他实事求是的话,大家反而放心一点了,就怕他来个能无中生有,那就真是听鬼故事了。

高振东又简单介绍了灰色系统理论的五种预测方法,然后道:「向总他们这个问题,由于材料的腐蚀劣化速度稳定性的原因,恰好属于其中最简单、最常用的『数列预测』的范畴,可以直接建立GM(1,1)预测模型进行预测。」

简单?高主任伱是在重新定义「简单」幺?绝大部分人在心里暗暗吐槽高振东。

实际上在日后,灰色系统理论广泛用于军工装备的评估评价中,这也是高振东敢放心大胆的拿出来用的原因,至于他为什幺知道,因为在导师的要求下,他查了不少论文呗。

见大家都还在半懂不懂状态,高振东干脆走向黑板,拿着粉笔,用向总报告中的数据,列起了GM(1,1)模型的偏微分方程,开始当场计算。

一边算,还一边对向总道:「向总,我相信你们在这次会议的报告定稿之后,应该还有一些后续监测的数据吧?」

大家一听,知道他要做什幺了,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直接拿结果出来比对比对,对得上,那就说明这个方法是有一定的基础的。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