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这也就是高振东没有选择2006版的原因,本来开发流程对于这个时候的软体开发人员们来说,就已经够乱了,再来一个乱糟糟的2006,那无异于让开发人员本不清晰的思路,更加雪上加霜。
还是那句话,技术不是越先进越好,而是合适才好。
就好像前世高振东看网文的时候,某扑街作者吐槽,自己写书用的就是个古董级别的X220小黑本,小黄鱼165块钱包邮,反正能打字查资料就没问题,反倒是那块键盘比基本上所有新笔记本都好用,这上哪儿说理去。
果然,这份标准对于池总工、冯总工这两位既有技术功底,又有管理经验的大佬来说,直接就打开了他们软体开发的新大门。
「可行性研究、开发计划、需求说明书、数据要求、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数据设计。高总啊,你这是把软体编制的整个过程,掰开了揉碎了,用文档给定下来了啊,有了这个,哪怕后期中途换人也不怕耽误工作了。」
池总工是运算所的,离软体开发更近一些,所以拿到的内容是前7个文档,也是软体开发的前7个过程,唯一和88不同的是,这个时候还没有资料库的概念,所以高振东把资料库设计改为了数据设计。
否则的话,还得解释资料库的事情,在还没形成这个概念的现在,有点儿超前了,资料库的事情往后放放。
池总工一拿到手,沿着章节名称一眼看下来,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个标准的用处,这就是手把手的教软体开发人员,怎幺从头到尾有序的、有组织的、从顶向下、由粗到细的完成一个软体的编制开发。
如果说以前的软体开发方式,是要靠软体人员的个人能力和灵光一现的话,那按照高总工这个标准贯彻下去的话,是能把软体开发当成一个工业化的流水线来搞的。
虽然可能会少一些灵性,可是应用软体这东西,哪儿来那幺多灵性,完成功能才是主要的,灵性嘛,少部分人有就行。
「好啊,好啊」池总工一边看,一边嘴里不停的念叨着。
而这一头,通信院毕竟是一个实际运行的庞大机构的下属研究院,他们同时也会接触到更多管理性质、流程性质的东西,这一点上,他们是比运算所有优势的。
所以冯总工这里,拿到的是GB 8567里面的后7个文档。
「啧啧啧,高总啊,你这已经不是软体开发了,是把资料管理、过程管理、使用者全都考虑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