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该弹已经经过三次实弹试射,一举击沉1000吨级靶舰一艘,机动靶标两艘。」

嘶~~~~~~这个弹可够狠的啊,一发一条。

「经过初步试验,我所认为该弹技战术性能已完成或超越仿制目标,对敌方8000吨级以下船舶具备有效毁伤能力,达到定型条件,特申请上级组织该弹定型相关工作。」

「好!太好了!」防工委领导一拍桌子。

自从运输大队长率部「勇猛歼敌一亿,胜利转进孤岛」之后,又陆续丢失了沿海一些岛屿,现在虽然主力龟缩对岸不出,可是一直在通过海空方式袭扰沿海或串扰内地,让人不厌其烦。

这也和这边的海空力量还在发展有一定关系。

在高振东前世,是直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经过一系列海空作战之后,才逐渐停止下来。这些海空作战的对手,可不止对岸,还有花旗佬,这幺说吧,在打花旗佬这个事情上,我们只要出手,总体上没有落过下风。

而停止干扰的原因,也有一些客观条件原因,比如60年代末开始的大规模生产装备飞弹艇。

毕竟鱼雷艇、炮艇虽然追得快,但是手短,几公里算是高的了,效能也不太高,特别是鱼雷艇,条件苛刻,想打中敌舰还是有困难的。

大舰又没有那幺多,在飞弹艇爆发之前,近海防卫力量难免有一些十个锅九个盖的感觉。

而飞弹艇的普及,一举扭转了这个问题,一招40公里外从天而降的掌法就问你怕不怕。

高振东前世,「争先-1」号以及双联、四联飞弹艇的仿制成功都是在至少6年以后了,所以海上力量的扭转来得比较晚。

当然,这些事情,防工委的领导是根本不可能预见的,他只知道一个令人值得高兴的现实事件——仿制544型反舰飞弹,已经可以说基本成功了!

他一边打电话,叫人尽快组织反舰飞弹验收的事情,一边眯着眼睛想着什幺事情,嘴里还念叨着:「是不是让他们喝一壶?」

——

发生的这些事情虽然多,而且意义重大,但是其实离高振东去防工委讨论打P-2V的时间,也就相隔了一天而已。

高振东并不知道这个事情,他要搞的,是自己和长剑厂的一次性火箭筒的汇报,也可以算是一个初步的预验收吧。

不过他主要是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具体的汇报工作,那是长剑厂骆总他们在搞。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